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

来源: 旅游网
2024-06-14 08:03:00

  6月13日上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甘肃省有关负责同志围绕“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 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介绍了相关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甘肃考察,勉励我们‘加快高质量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谱写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时代篇章’。”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任振鹤说,甘肃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奋力谱写富民兴陇的精彩篇章。

  经济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石油化工、冶金有色、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据信息等新兴产业茁壮成长,兰州新区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19个国家级新区前列。全面推行产业链链长制,3年培育链主企业114家,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5年保持6%以上,工业投资增速连续3年保持全国前列。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560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比重超过60%。

  加强农业强省建设,深度做好“土特产”文章,甘肃在每个县培育壮大1到2个主导产业,打好特色牌、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农产品畅销国内外。

  深入推进“强科技”行动,在重离子物理、生物医药和冰川冻土等领域形成了一批重大科研成果,国内首台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碳离子治疗系统在甘肃就地转化并投入运营。

  “我们抢抓共建‘一带一路’机遇,主动融入和服务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内外兼顾、陆海联动、向西为主、多向并进的开放新格局。”任振鹤介绍,甘肃已累计开通运营国际货运班列线路21条,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总值占到外贸总值的70%以上。

  山川秀美颜值越来越靓

  甘肃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黄河甘肃段实现“一河清水送下游”,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大见成效。过去3年,甘肃完成国土绿化2952.05万亩,2022年和2023年国土绿化面积均居全国第二位。

  甘肃启动实施了水源涵养、水土保持、节水治水等重大生态工程,扎实推进甘南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的保护和修复工程,黄河甘肃段的出境断面水质连续8年达到了Ⅱ类标准。

  深刻汲取甘肃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问题的教训,建立全域保护常态化监管监测机制,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指数增幅达10.88%。甘肃全力打好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阻击战、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启动首批“三北”重点工程项目,力争到2030年,全省67%以上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甘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开展空气清洁行动,加强流域综合治理和水环境质量管控,实施土壤污染源头防控行动。省会兰州,从曾经的“卫星看不到的城市”走向了“兰州蓝”。

  和谐幸福成色越来越足

  2023年,甘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增速居全国第二位。脱贫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20年的9385元增加到2023年的12107元,年均增长8.9%。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短板加快补齐,引洮供水工程主体全线完工,惠及全省1/4人口,平凉至庆阳铁路开工建设。针对生态脆弱、地质灾害频发的实际,对受灾害威胁较重6类区域内的群众,实施了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程,已有7.86万户、28万名群众搬进宜居宜业的生活环境。

  “全省80%左右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每年办成一批教育、就业、养老、健康等方面的民生实事。”任振鹤介绍,甘肃每年新增就业30万人以上,连续15年将“支持1万名未就业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列为10件民生实事之一。

  甘肃始终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民族工作的主线,集中力量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天祝藏族自治县,近3年经济增速均在8.6%以上。

  “新征程上,我们将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抢抓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甘肃新篇章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任振鹤说。(本报记者 董洪亮 王锦涛)

  目前来看,厄瓜多尔在中国市场的增长势头仍在持续。今年1月,厄瓜多尔虾产业出口量多达9.5万吨,比去年同期(7.3万吨)增长30%左右,其中出口中国的数量同比大幅增长47%,至5.9万吨。

  5月22日上午,在2023大湾区科学论坛生物医药与健康分论坛上,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钟南山表示,能覆盖XBB变异株的疫苗有2个已经初步被批准,很快能面世。

  根据今年中央财政预算,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数为100625亿元,相比去年执行数增长3.6%,首次突破10万亿元关口。近十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数不断攀升,从2013年不足5万亿元上涨至逾10万亿元。

  据记者了解,现在,全国多地的幼儿园已经开始出现生源不足的问题,预计很快会传导到义务教育阶段。储朝晖建议,应该尽快发展多种主体办学,尽可能实现教育均衡,尽可能实现公共服务的多样化。

  近年,如同中央加大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一样,省级财政也在加大对市县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2022年吉林、黑龙江等省级财政向市县级的转移支付增幅均达到历史最高。云南也提出,2023年还将最大限度加大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

  中新财经注意到,2022年,无论是在城镇非私营单位还是在私营单位中,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水平排在前三位的行业均为技术含量较高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江维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