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城市竞相揽客 流量变“留量”需思量

来源: IT之家
2024-06-19 13:54:09

  中新社西安1月17日电 (杨英琦 张一辰)“旅游经济是种注意力经济,在创新的旅游产品、消费场景与良好服务体验共存的环境下,只要找准话题引发人们共鸣,新的热点便随之诞生。”陕西省旅游设计院总规划师崔宁认为,这一现象说明了人们对于旅游业的空前期待。

  地处中国最北部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在这个冬天成为中国文旅行业最热的标签,各地文旅部门亦开始 竞相出招“花式”揽客。

  近日,陕西省文旅厅官方抖音号连更51条宣传视频,凌晨仍在线“营业”。但还有网友“怒其不争”:“下雪了,快剪一个西安变长安的视频”,仅2小时后,一则“雪落长安”的宣传视频就出现在账号首页。

  事实上,在2023年初,就有多地文旅局长在网上古装出镜“花式”推介当地美景美食。而纵观此次各地进行的文旅宣推,无论是“公主请来河南云台山”“山西文旅给大家喊个麦”,还是“四川文旅连夜摇人”“陕西文旅真人版兵马俑跳科目三”,其内容创意与互动性更强。此外,各地文旅部门在线开启“听劝”模式,以此加强宣传推广的针对性、趣味性和有效性。1月15日,陕西省文旅厅官方抖音号“陕西旅游”在网友们的呼唤下,正式更名为“陕西文旅”。

  记者看到,陕西省文旅厅官方抖音号发布的宣传视频中,除了秦腔、非遗、陕西美食、秦岭四宝等传统“配方”外,“185消防员”小哥哥为陕西旅游站台,“城墙金吾卫”变身,陕西方言rap等视频收获点赞不断。文旅资源与网络热点的结合,引发年轻人共鸣。

  然而,随着文旅市场消费需求日益多元,“流量”如何变“留量”?

  “火爆的旅游现象出现并非偶然,而是长期准备的结果。”陕西省社科院专家王晓勇表示,贵州“村超”、淄博烧烤、“尔滨”走红等地方文旅热均呈现了政府的支持、地方民众的热情参与、文旅企业的精心策划等共同特征。

  陕西作为西部地区的旅游大省,当地众多人文胜地与自然景观的旅游“名片”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不论集文旅商融合和夜间经济于一体的西安大唐不夜城步行街、融秦腔艺术展演教育于一体的易俗社文化街区,还是公交车版“移动博物馆”、街头巷尾随时“穿越”的汉服体验点,每处吸睛海内外游客的文旅消费新场景,也少不了“首批游客”——当地民众的身影。

  携程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月13日,春节假期(2月9日至17日)西安订单量同比增长近13倍,上榜中国十大热门旅游目的地。

  “当前旅游业正发展至主客共享的阶段。此次民众在文旅建设中的高度参与证明了经济繁荣离不开共建、共治、共享。”在崔宁看来,文旅发展的本质是种人文关怀,需有城市的温度与烟火作为支撑。“保持优质服务体系与旅游业不竭的创造力,才能将‘头回客’变为‘回头客’,使‘流量’不再昙花一现。”(完)

  他表示,“就在我们继续寻找关于这次袭击的答案时,我们知道这次袭击事件对亚裔美国人、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岛民社区造成的影响有多深。蒙特雷帕克市是美国最大的亚裔美国人、夏威夷原住民、太平洋岛民社区之一,许多人在这个周末与亲人朋友一起庆祝农历新年。”

  走进龙津风雨桥,头顶上那些纵横交错、眼花缭乱的木梁,无一钉一铆,不禁令人感叹侗族人民高超的木构建筑技艺。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郭永财家拜年。了解到一些群众还存在住房困难后,总书记叮嘱当地干部要加快棚户区改造,排出时间表,让群众早日住上新房。当年6月,郭永财一家告别住了几十年的“板夹泥”房,搬进敞亮的新楼房。

  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五号乘组入驻“天宫”。航天员费俊龙、邓清明、张陆开启了为期6个月的在轨工作生活。

  <strong>2021年2月3日至5日·贵州毕节、贵阳等地</strong>

  “热”冰“暖”雪沁人心

蔡佩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