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教育研究》集刊在渝创刊 聚焦未来教育发展

来源: 腾讯新闻
2024-06-06 00:58:24

  中新网重庆1月7日电(记者 钟旖)7日在西南大学召开的“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未来教育研究”学术研讨会上,《未来教育研究》集刊正式创刊。

  据介绍,集刊由西南大学教育学部依托“双一流”学科、国家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人工智能+教育学科群等学术平台打造,旨在构建一个未来教育的学术交流平台,致力于引领未来教育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变革。

  西南大学出版社社长张发钧介绍,《未来教育研究》是教育学学术集刊,旨在以跨学科视野和综合性的研究方法聚焦未来教育领域的前沿学术成果,力争成为未来教育的思想宝库,推进教育学科建设和发展。

  《未来教育研究》集刊主编之一、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德全说,集刊将以“着眼未来,精进研究”为办刊宗旨,以“开放融通、精意覃思”为办刊原则,以刊物为学术交流平台,遵循开放和对话理念,力求通过教育学、哲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开展协同研究,为未来教育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为此,集刊设置“未来教育理论”“未来学校发展”“未来课程理论”“未来教学与评价”“未来教育技术”“未来教育治理”六个基本栏目。

  “今天的教育研究者须有‘面向未来,引领今日’的使命感。”朱德全认为,未来教育应有五种表现形态:跨界开放型、数字智慧型、学习中心型、平等民主型和全民终身型。

  据悉,《未来教育研究》集刊聘请深圳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靳玉乐担任编委会主任,西南大学校内外29位知名专家学者任编委会委员。

  靳玉乐认为,《未来教育研究》的重要使命是引领学术潮流。未来教育不仅是跨界的,也是跨学科的。要办好集刊,需要有很好的学术积淀,引领学术活力,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西南大学副校长周光明建言,《未来教育研究》集刊不仅要着眼立德树人,抓牢“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回答如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也要探讨教育现代化、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构建重大的教育改革方略,加快建设我国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还要开展面向未来社会发展的国际化、前瞻性研究,在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当天,来自国内优质期刊的主编及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 学、香港中文大学、河南大学、深圳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多所高校的专家学者还围绕“教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未来教育”主题展开探讨。(完

  今年3月21日,福建省委组织部发布任前公示,出生于1984年11月的团省委副书记(主持工作)李腾,拟任省级群团机关正厅长级职务。4月,福建共青团“组织机构”一栏最新信息显示,李腾已任共青团福建省委书记。

  在祁凡骅看来,伴随数字经济时代到来,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代干部正逢其时,有望通过他们积极引进先进的社会治理理念、人才管理模式,创新运用治理工具和技术手段,为本地区、本部门带来新的发展思路和动力。

  淄博市2023年政府报告中提到,当下淄博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着产业创新力不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不够顺畅,重大项目和优质平台支撑作用不足,经济体量不大、产业结构不优等挑战。

  除此之外,郑州、天津、成都、南京、常州、烟台等增速也十分亮眼,均在5%以上。你追我赶之间,“万亿俱乐部”头部、腰部和尾部均有城市实现攻守易势,比如,成都超苏州、宁波超天津、西安超济南,竞争十分激烈。

  一位不愿具名的科研管理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国家三令五申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要“破五唯”,尤其不要“唯帽子”,但问题是到了基层,无论对科研人员还是研究机构,都是凭“帽子”发钱,不可能不重视,甚至研究机构为维持自身更好运营,也会鼓励研究员多申请各类人才、科研项目,单位内部的排名或奖惩也都和项目直接挂钩。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白智立告诉中新网,我国干部和各级领导干部,其主体是公务员。公务员管理,或者说我国的干部管理、领导干部的任用管理,一般而言强调逐级晋升。

廖家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