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遗产”点亮贵州文旅游新目标

来源: 人民网
2024-06-17 19:29:49

  贵州省遵义市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文化遗产各一处,是贵州唯一的“双遗”之城。近年来,遵义市不断推进统筹守护和适度开发等工作,使优秀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得到更好保护,获得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效益。

  作为古代中国西南多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的代表性物证,海龙屯遗址在2015年7月4日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贵州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从古建筑群到文化遗址,随着“身份”的转变,海龙屯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先后实施飞龙关飞凤关保护工程、城墙维修工程、危岩体加固保护工程等本体保护修缮项目10个,有效推进了遗址保护。

  拾级而上,便来到屯顶大城的海龙屯考古工作站,这里存放着海龙屯发掘出的15000余件文物。

  从2012年4月开展第一次科学大规模发掘,到2021年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一系列文保和非文保工程项目,让海龙屯遗址的神秘面纱慢慢揭开,随着遵义在法国、英国等海外推介工作的推进,让世界文化遗产知名度越来越响。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内外旅游贵州必到的目的地之一。

  眼下,海龙屯管理部门正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努力将海龙屯打造成为集观光游览、教学科研、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推动文物保护成果的普及和转化,让历史文化高地变成文化旅游新地标,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10年,贵州赤水、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共同申报的“中国丹霞”项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亿万年时光才得以沉淀出的丹霞地貌,用岁月的土壤讲述着地球的变迁,勾勒出赤水大瀑布、佛光岩、燕子岩等自然景观。

  遗产地内的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成为市民和游客了解赤水丹霞地质地貌特点、生态及演化过程等极具科普价值的实践基地。

  近年来,当地不断加大对这一世界自然遗产的保护力度。71个点位的摄像头覆盖遗产地,对动植物进行监测,同时对破坏行为进行有效打击。目前,遗产地的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拥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48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10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40种,省级重点保护动物61种。

  今年1至6月中旬,赤水市接待游客400.76万人次,同比增长15.65%,旅游收入38.09亿元,同比增长23.73%。(刘航 陈俣 肖湉)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公布的内容,这个“90天冲刺”主要针对6个方面: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破坏全球芬太尼供应链,防止“中国滥用美国合法旅行系统骚扰持不同政见者”,防范“中国的恶意经济影响”,“促进北极和印太地区的安全、安保和经济繁荣”,“与各级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构成的威胁信息”。

  不过,4月14日,在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宣讲会上,IPCC专家翟盘茂表示,目前关于临界点和不可逆现象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想要得到结论,需要不同研究者、用不同方法,从观测、机理、模式等多方面提供多重证据。

  崔丽丽指出,半日达一方面能够提升用户体验,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电商进化的新标准。她认为在直播电商兴起后,传统电商如淘宝天猫和京东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用更可靠、更快捷的履约能力能够提升自身竞争力”。她表示,半日达主要是要求商家从接单到履约完成的全过程能够提高运作效率,对仓库、出库、物流和配送等关键环节的衔接和内部效率都有相应的要求。

  在调研时,李鸿忠提到,要大兴调查研究,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完善人大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健全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高质量推进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不断提高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与外企高管“访华潮”同样火热的,还有中国首次举办的“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系列活动。有外媒形象比喻,“中国正铺开红地毯吸引外国高管”。

  据黄鹏智介绍,索道救援通常有三种方式,第一是通过缓降器把人放到地下,但因为是跨江,就需要船只来配合。第二是用直升机救援,但受到诸多客观条件影响,有一定的难度。第三,就是自我救援,即用各种技术手段让索道低速运行,确保“能把人给送回站点”。

高尚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