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犯晕”的基金名称

来源: 美食天下
2024-05-27 17:48:08

  原标题:《立方观察|“让人犯晕”的基金名称》

  来源:大河财立方

  □ 大河财立方记者徐兵

  在基金数量井涌的时代,投资者面对琳琅满目的基金名称,常有“让人犯晕”的感觉。

  据券商中国统计,在目前接近1.2万只的基金中,发现一个明显的现象:以“价值”“成长”“优选”“回报”和“竞争力”等热门词汇命名的基金层出不穷,形成了显著的扎堆现象。除此之外,还存在一种用单个字串联的命名方式,其中,由三个金字构成的“鑫”字被广泛应用,成为一种特别常见的命名元素。甚至,这些重名基金的存在时间竟然横跨了整整20年。

  事实上,这背后,不仅反映了基金业内的同质化现象,也暴露出命名规范和创新的缺失,让基金界陷入了一场大型的“撞脸”混战。

  首先,基金名称的同质化问题,就如同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的同质住宅小区,看似壮观,实则个性缺失,让人难以区分。“价值、成长、优选、回报、竞争力”等高频词的堆砌成了基金名的砖瓦,让投资者在选择时犹如走进了“迷宫”,难以辨南北。这不仅是对投资者的困扰,也是基金个性和品牌识别度的折损。

  其次,一字串联,如“鑫”现象,虽寓意财富,但过度使用让基金名如同复制粘贴上了“模板”,失去了独特性。基金公司追求财富寓意本无可厚非,但一味追捧,让基金名失去了应有的创新和文化内涵,如同快餐,虽解一时之需,终非长久之计。

  再说说这“简称”乱象,初衷为便于记忆,却因缺乏规范,反而添乱上加乱。基金简称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别说普通投资者,就连专业人士也得核对代码才能分清。这混乱,显然违背了基金命名的初衷,降低了市场信息传递效率,让人直呼“晕”。

  基金的核心竞争力应在于业绩和管理能力,而非仅是名称。投资者最终被吸引的是业绩,记住的是基金经理,而非名称。但好的名称能为基金增色,如同好的包装,让产品更吸引人,而非让其内在价值。因此,基金界在追求业绩和管理的同时,也应注重名称的创新和规范,让投资者能清晰识别,让市场更有序。

  基金“让人犯晕”现象背后,是对同质的警示,是创新的呼唤,是规范的需要。基金公司应以此为契机,跳出“名”的迷局,不仅追求业绩的突破,也追求“名”的创新,让投资者在众多基金中能轻松导航,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那颗星。毕竟,基金虽多,能让人记住的,终究还是那些业绩闪耀的星。

  (见习编辑:李文玉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万军伟)

责任编辑:王若云

  作为中国基础研究和科学前沿的最主要资助渠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于2016年专门开辟了一类更长期资助——基础科学中心项目,其目标是“聚焦前沿、突出交叉”,主要资助对象是高水平学术带头人牵头的多学科交叉团队,进行“五年+五年”的滚动支持,最初每五年提供2亿元经费,如今降为6000万元,但相应扩大了资助范围,每年支持的团队也从三四个逐步增加到十几个。

  王晓东说,应该把这种“真正顶尖的、为全人类作贡献的探索性科研成果”当作国家的名片。人类的知识是有边界的,需要有一部分人去探索如何突破边界。“只有依靠好奇心和英雄主义驱动,才能去做这件事。社会需要营造一种支持英雄主义的科研环境。中国这么大的一个国家,这些年一直没有涌现出重大原创性的基础研究成果,这就是房间里的大象。”

  张罗分析,这或许和当下淄博客群有关。淄博烧烤出圈,前期到访群体主要是大学生,后期为周边城市短途游客,“以一日游、两日游为主,吃一两顿烧烤,周边转一圈就走了”。

  对中印边境争端,中方维护领土主权完整的坚定信念和强大实力,以及一贯的务实理性态度,对谈判形成了强有力的塑造,推动双方不断朝着大的共识前进。

  与全国其他城市类似,淄博房地产市场也曾经历过辉煌时期。2017年,淄博的楼市异常火爆,核心区域甚至出现了一房难求的情况。但自疫情暴发以来,淄博的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入市项目同质化竞争严重,并陷入价格战。

  2021年9月,闫学会被查;同年11月,闫学会被免去西城区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一级调研员职务,经北京市监委批准,对其采取留置措施。

张欣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