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滥打生长激素,当心“追高”变坑害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03 10:48:47

  身材高大,择业、择偶就有优势;个头矮小不仅别人看不上,自己也感到自卑。社会竞争激烈,身高几乎已成为个人的“核心竞争力”。家长普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高人一头”,若难以做到,至少不能“低人一等”。担心孩子最终“长不高”的家长,就会想出各种招数来增高,给孩子打生长激素,也在家长的增高“工具栏”里。有些医生看到赚钱的机会,把生长激素吹捧成“增高神药”,进一步加剧了滥打生长激素现象。

  孩子自身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可以诊断为生长激素缺乏症。顾名思义,生长激素参与生长,缺乏会导致特发性矮小等疾病,这类患者需要及时补充生长激素。此外,有些早产婴儿(小于胎龄儿)出生后生长迟缓,可适当补充生长激素。只要遵循诊疗规范,按照适应症用药,注射生长激素就会成为治疗相关疾病的好手段。

  生长激素不可缺,但也并非多多益善。激素超量副作用就会很多,像何丽的孩子这样经常感冒发烧还算小事,严重者还可导致甲状腺机能减退、内分泌紊乱、关节疼痛、脉管综 合征等。公众不能“谈激素色变”,但对激素的副作用也不能视而不见。

  把特殊疾病的特殊治疗手段,当作普适性手段,是十分常见的健康误区。被泛化的断骨增高、被滥用的降糖药减肥等,都是这方面的典型例证。生长激素被滥用再次说明,针对性很强的医疗项目被生活化和普及化、特殊药品被当常用药品滥用等,这种趋势值得警惕。

  只看到药品的治疗作用,看不到毒副作用,则是健康素养方面普遍存在的短板。明知减肥禁药毒性极大,仍敢豁出去用药;非法诊所以数倍剂量使用激素或抗生素所产生的短期“神效”,让部分民众以为“神医在民间”等,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治理生长激素滥用除了要就事论事,还应该上升到正确看待药品的作用与毒副作用的高度,通过更有针对性的健康科普,让民众不再对药品的毒副作用满不在乎。

  二手车出口企业是产品质量责任主体,要严格履行相关责任义务。开展二手车出口业务的地区要参照《二手乘用车出口质量要求》(WM/T8-2022)和《二手商用车辆及挂车出口质量要求》(WM/T9-2022),完善本地区二手车出口检测规范。出口车辆应当符合出口目标市场准入标准。出口国无准入标准的,出口车辆应当符合本地区二手车出口检测规范,并由符合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出具产品检测报告。

  今年9月,本科新生的第一堂课,内蒙古大学监察官培训学院教师赵力问学生,为什么选择纪检监察这个专业?原以为只是家长帮忙填报的志愿,但这些十八九岁年轻人的回答,让他眼前一亮:“国家的反腐败形势”“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想加入纪检监察队伍”,还有学生上升到全面从严治党的高度。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向记者表示,近期人民币汇率快速上涨,主要受到四大因素影响,一是美联储未来加息预期放缓令美元指数大跌,二是防疫措施持续优化提振了金融市场对中国经济稳健发展的信心,三是海外资本纷纷抄底中国资产,带动人民币需求增加,四是年底外贸企业结汇需求上升,推高了人民币汇率阶段性估值。

  儿童临床试验开展的过程,简单说,即药企在完成药物临床前实验阶段后向国家药监局提交申请,审批通过后联系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也就是具备临床试验资格的医院,并提交临床试验方案。院方审核并完善临床试验方案后,进行受试者招募,开展临床Ⅰ期、Ⅱ期、Ⅲ期试验。如果是新药,上市后还要进行临床Ⅳ期研究,以进一步确认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刘毅说,现在的儿童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和成人版的几乎一样,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改动,对成人而言没有理解难度,但很多儿童看不懂。他所在医院要求6~8岁孩子需要做到口头知情,8岁以上做到书面知情,也就是把儿童的知情权尽量儿童化。但现有的儿童知情同意书显然达不到目的,儿童基本是被动签字,知情同意更多体现的是家长的意愿而非儿童本身。

  今年8月出台的《广东省加快建设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优化产业布局,以广州、深圳、佛山燃料电池技术创新和产业高地为引擎,联动东莞、中山、云浮等关键材料、技术及装备研发制造基地,依托东莞、珠海、阳江等氢源供应基地,加快产业项目布局,推动形成产业集群。

房皇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