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或让媒体陷入信任危机?报告:消费者对AI创建的新闻内容持疑

来源: 新华社
2024-06-17 13:30:02

财联社6月17日讯(编辑 周子意)在人工智能(AI)新趋势下,新闻媒体行业在提高收入和维持业务方面正面临着阻碍。

如今,全球的新闻媒体不仅要面对流量被分走的挑战,比如谷歌、OpenAI等科技公司正开发出能够提供信息摘要的人工智能工具,从新闻网站吸引走流量;此外,还有多数消费者对新闻媒体使用AI所创建的新闻内容持怀疑态度。

路透新闻研究所(Reuters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Journalism)周一(6月17日)发布的年度《数字新闻报告》中指出,全球消费者对在新闻制作中使用人工智能的担忧正在加剧,人们担忧会有虚假信息的产生,尤其是对政治等方面的敏感话题。

该研究所发布的这份报告基于对47个国家近10万人的调查,平均每个国家的受访者为2000人。

调查显示,52%的美国受访者和63%的英国受访者表示,他们会对主要由人工智能制作的新闻感到不舒适,受访者更愿意新闻媒体能够利用人工智能来提高记者的工作效率。

有59%的受访者对网络虚假新闻内容表示担忧,这一比例较去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分地区来看,南非和美国的这一比例更高,分别为81%和72%,值得一提的是这两个国家今年都将举行大选,因此在政治问题上格外关注。

路透新闻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数字新闻报道》的主要作者Nic Newman称,“人们的怀疑程度令人惊讶。人们普遍担心内容的可靠性和信任度会受到影响。”

此外,新闻机构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是受众普遍不太愿意为新闻订阅付费。20个国家中只有17%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正在为在线新闻付费,这一数字在过去三年中没有任何增长。并且相当大比例的新闻订阅者也可能因为试用或促销而选择订阅,46%的订阅者支付的费用低于其订阅的全价。

转向替代方案

在目前的困境下,媒体行业或许能够在新闻的传播途径方面下手来扭转困局。报告发现,在向TikTok等热门在线平台的用户传递新闻方面,新闻网红的作用比主流媒体机构更大。

在对5600多名自称使用TikTok看新闻的用户进行的一项调查中,57%的人表示他们主要关注新闻网红的个人性格,而34%的人表示他们主要关注记者或新闻媒体品牌。

Newman指出,“调查结果表明,新闻媒体需要与受众建立直接关系,同时也要战略性地利用这些平台与难以接触的人群(比如年轻受众)建立联系。我们看到一些有影响力的人在平台上发挥着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于健 SF069

  1934年,一位年轻人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完成了他的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Key Economic Areas in Chinese History: As Reveal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Works for Water-Control (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中译本为《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两年后,这篇博士论文以专著形式在英国伦敦出版。国际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的科学与文明》第1卷中,认为这本书“是迄今为止任何西文书籍中有关中国历史发展方面的最卓越的著作”。

  ——学生在学校还要佩戴口罩吗?返校是否需要核酸证明?

  <strong>辽宁省光明学校—— 7000余名孩子温暖的家(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strong>

  在2月7日、8日晚《林祥谦》于林祥谦烈士故乡上演后,福建京剧院今年也将携该剧开展全国巡演。

  不仅如此,杭锦旗还开展“创业带富”标兵创建活动,评选“领航共富”标兵12名、“先锋引领”标兵20名,选树乡土人才“助农带富”标兵20名。采取“外出培训+线上培训+农牧民夜校+集中轮训”等方式,培训嘎查村干部3659人次,实现嘎查村级“两委”干部全覆盖培训,为农村牧区加快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可以从境内外专业人士中选聘工作人员,并应当与聘用的人员签订劳动合同。

薛木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