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通胀降温,为何美国人依旧对经济感到悲观

来源: 金羊网
2024-06-15 23:59:06

  【透视】美媒:美官方数据显示通胀降温,为何美国人依旧对经济感到悲观

  中国日报网21日电(党超峰)美联社网站19日发文称,美国官方数据显示通胀有所缓解,为何美国人依旧对经济感到悲观。

  文章表示,美国劳工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环比持平。这是通胀率从去年的高位逐步降温的最新迹象。美国商务部15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美国人在10月份的零售支出速度比前一个月有所放缓,但他们的消费仍足以推动经济增长。

  文章称,通胀有所缓解,为何美国人依旧对经济感到悲观?造成这种脱节的原因有很多,但经济学家越来越多地指出了一个特别的因素:40年来最严重的一轮通胀对财务和心理造成了挥之不去的影响。尽管过去一年通胀稳步降温,但许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仍远高于三年前。通胀正在放缓,但大多数价格都很高,而且还在上涨。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成员丽莎·库克最近在杜克大学发表讲话时捕捉到了这种动态。库克说,大多数美国人希望这些价格回到疫情之前的水平。我的家人也是这么说的。

  对于美国人最常花钱购买的一些商品和服务来说尤其如此:面包、牛肉和其他杂货、公寓租金和水电费。每周或每个月,消费者都会被提醒这些价格上涨了多少。

  对于佛罗里达州坦帕市40岁的单身母亲凯瑟琳·查尔斯来说,通胀放缓并没有让她更容易维持收支平衡。五月份的房租涨了15%。今年夏天,尽管坦帕的天气酷热难耐,但为了减少电费支出,查尔斯白天一直关着空调。另外,她觉得有必要减少在食品杂货上的开支。查尔斯说:“我儿子喜欢吃红肉,我们再也不能像以前那样买得起红肉了。经济对任何人来说都没有好转,尤其是对我来说。”

  文章表示,许多人对经济仍不满意,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政治党派之争是其中之一。根据密歇根大学的月度消费者信心调查,共和党人远比民主党人更倾向于将经济描述为不景气。

  曾在前总统乔治·W·布什和奥巴马政府任职的哈佛大学经济学家凯伦·迪南指出:“党派分歧比以前更加严峻,部分原因是这个国家更加两极分化。”

  许多美国人和查尔斯一样,仍然感受到通货膨胀带来的痛苦。10月份,全国每加仑牛奶的平均价格达到3.93美元,自2020年2月(即疫情爆发前)以来上涨了23%。 一磅碎牛肉售价5.35美元,比当时上涨了33%。 尽管汽油平均价格较一年前大幅下降,但仍上涨 53%,平均为每加仑3.78美元。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埃德尔伯格说,人们最常购买的物品价格跳涨,有助于解释为什么许多人对经济感到不满。

  然而,广泛的全国性数据并不能反映普通美国人的经历,他们中的许多人的工资并没有跟上物价的上涨。

  厄普约翰研究所(Upjohn Institute)高级经济学家布拉德·赫什拜因说:“实际上,大 多数人的情况可能非常接近疫情前的水平。但也有很多例外。”

  例如,自疫情以来,低收入美国人的工资涨幅总体上是最大的。餐厅、酒店、零售商和娱乐场所对一线工人的激烈竞争迫使企业大幅加薪。

  但经济研究显示,较贫穷的人通常面临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因为他们将收入的更大比例用于食品、汽油和租金等波动性支出,这些支出吸收了一些最大的价格上涨。

  达拉斯联邦储备银行高级经济政策顾问安东尼·墨菲说:“收入分配低端的人们获得了较高的加薪。” “但我认为这并不能弥补通胀高得多的事实。他们消费的商品与一般人不同。”

  墨菲和他的同事阿帕纳·贾亚尚卡研究的人口普查局调查显示,近一半的美国人表示,面对通胀感到“非常”有压力,与一年前相比变化不大,尽管通胀自去年以来有所下降。

  为了保证这场戏曲盛宴的顺利举办,承办方广西戏剧院积极做好保障工作。“这是戏曲人的一场盛会,大家期盼这一天太久了。”广西戏剧院院长龙倩说,在广西文化和旅游厅的支持下,剧院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演出,“每个人都在尽最大努力,这也是我们戏曲人一贯传承的精神。”

  <strong>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strong>

  北京时间1月5日,2023年WTA250奥克兰站展开女单第二轮争夺,中国球员朱琳迎战七届大满贯得主大威廉姆斯。现年42岁的大威廉姆斯作为2015年赛事冠军,此次是持外卡参赛,虽然年龄偏大,世界排名较低,但是技术依然在线。最终朱琳克服先丢一盘且决胜盘3-5落后的不利局面,以3-6、6-2、7-5逆转七届大满贯得主大威廉姆斯,成功晋级八强。接下来,她将静候高芙和肯宁之间的胜者。(央视新闻客户端)

  而荣义辉出现症状的第一天,还在值夜班,第二天又开始做新病房规划。“那阵儿我觉得,无所谓,小车不倒只管推呗。”荣义辉说,“到了中午,直接就被干翻在床上,两个小时嗓子就完全失声了,上吐下泻”。休息了两天,他就回来了。

  <strong>满足老人不同需求</strong>

  (本报记者 祝佳祺采访整理)

何信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