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集中缅怀纪念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者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8 05:39:12

  中新网重庆3月28日电 (记者 钟旖)3月28日,“生命·礼赞”2024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在重庆市人体器官捐献纪念园举行。

  纪念园内鲜花簇拥、翠柏含肃。社会各界人士手持菊花,在低回的音乐声中默哀致敬,寄托对遗体(角膜)和器官捐献者的无限哀思和奠念之情。

  “2023年对我来说,是异常艰难的一年。我的女儿18岁,她饱受病痛折磨,又永远离开了我。”活动中,器官捐献者家属代表“小稀妈妈”讲述了亲人在捐献历程中经历过的绝望与期冀、放弃与坚守、欣慰与感动。

  彼时,小稀在生命弥留之际提出“已没办法用自己的能力回报社会,想捐献遗体和角膜,让它们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经过慎重思考,“小稀妈妈”选择尊重女儿意志。“这对我们父母家人来说,悲痛之余也是一种安慰。我们感觉到她还在身边,换眼看世界,继续感受着这个世界的温暖。”

  捐献者刁攀娅生前是重庆市江津区的一名消化内科医生。因突发脑干出血昏迷,48岁的她走得匆忙,其捐赠的双肾和肝脏虽让3名患者重获“新生”,但未留只言片语,一度是家人的心结。活动现场,当重庆市遗体器官捐献管理中心和福寿园国际集团西郊福寿园通过AI技术“复现”的刁攀娅形象出现在大屏幕,其女儿黄靖雅与外婆手持黄菊,泪流满面。此番“时空对话”,是母女时隔九个月的“相见”。听到“母亲”说“未来的路你一定要坚强”,黄靖雅不停点头许诺,郑重完成这一场告别。

  据介绍,为便于捐献者家属们能够更好地安排时间祭奠亲人,2024年的集中缅怀纪念活动将从3月28日开始至4月4日结束。其间,重庆市遗体器官捐献纪念园将持续为来园祭扫群众提供缅怀纪念仪式和静默徒步等追思主题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人体器官捐献的理解和认识不断深化,参与支持捐献工作的社会新风尚正在形成。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3月25日,重庆市登记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超16.4万人,实施遗体(角膜)捐 献8600余例,已让6300余位眼疾患者重见光明。另有登记人体器官捐献志愿者14.5万余人,累计成功捐献1164例,捐献3200余个大器官,挽救了3070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完)

  过去,沟尔普村人居环境较差,一些藏家厕所外表漂亮,但卫生状况堪忧。随着“厕所革命”的推进,沟尔普村在对口支援单位成都郫都区的帮助下,请专家制定了改厕方案,动员村民改厕。改造后的厕所干净卫生无异味,适应高原环境,村里再也没有了“厕所烦恼”。

  自然资源部组建后,“蛟龙”号新母船“深海一号”和大洋综合资源调查船——“大洋号”也于2019年建造完成并投入试运行,极大提升了我国深海大洋精细调查能力。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19/34/6281745458961198382.jpg" alt="" />

  除了水电,广东省的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也快速发展,绿色电力不断扩源。

  “春运期间,青溪站的作业量比平时大了许多,平均一昼夜接发列车150多趟。”陈元说,“办理接发列车作业,安全要求极高,一点都马虎不得。”每天上班,只要一坐上工作台,陈元就如同战场打仗一般,瞬间精神抖擞、充满干劲。

  科学表演活动方面,中国科技馆将推出《消防安全大闯关》《科学大侦探之钻石失窃案》科普剧和《一飞冲天》科学表演;“科技大联欢”则轮番上演液氮实验、空气系列实验、猜灯谜、人防主题微课等众多精彩内容。

黄柏亚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