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仅2个月左右,规模缩水超90%!这只次新基金清盘了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5-31 17:34:55

  每经记者 黄小聪    每经编辑 赵云    

  5月31日,融通基金公告称,融通致远混合因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将进行清算并终止基金合同。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23年11月,距今仅半年多时间。

  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在成立时,规模曾达到5.37亿元,但成立后规模快速缩水超90%,2个月左右就降至5000万元以下。

  除了该产品,《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多只成立规模较大的次新基金,在成 立后不久也出现了规模大幅缩水的情况,有的不到3个月时间,规模缩水超

  融通基金公告称,截至2024年5月30日日终,融通致远混合基金资产净值出现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

  而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当连续50个工作日出现上述情形的,基金管理人应当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程序进行基金财产清算并终止基金合同,不需要召开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

  这也意味着该基金已经触发基金合同终止情形,最终走向清盘。

  资料显示,该基金成立于2023年11月7日,距今仅有半年多时间,值得注意的是,该基金在发行时曾提前结束募集,且成立时的规模达5.37亿元,但成立后却出现了规模快速缩水的情况。

  具体来看,该基金在今年2月21日就已经公告称,截至2024年2月20日日终,基金已连续 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根据时间推算,相当于在1月初时,该基金的规模就已经降到了5000万元以下。

  也就是说,相当于仅成立约2个月后,其规模就缩水超过90%。

  此外,该基金一季报显示,产品规模在今年一季度继续缩水,截至一季度末时,规模进一步降到了不足4300万元。

  而据记者从渠道了解,规模缩水或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基金在成立之后,在去年底和今年1月份都有净值跌破1元的情况,有业内人士表示:“净值一旦到达某个临界点,投资者往往就会选择先赎回。”

  二是,净值在持续下跌之后,继续持有的投资者可能会选择不动,但随着市场反弹,该基金净值曾一度接近1.1元,投资者在回本并有一定盈利之后,选择获利了结。

  除了这只基金,记者注意到,另有多只成立不足一年的次新基金,也出现了规模快速缩水的情况。

  如不久前清盘的景顺长城中证上海环交所碳中和指数基金,成立于2024年1月17日,成立时规模接近6亿元,但到4月10日时,该基金就公告,截至2024年4月9日,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

  随后截至2024年5月10日日终,其因为基金资产净值连续50个工作日低于5000万元,走向清盘。

  再看成立于去年12月26日的国投瑞银盛煊混合,成立时的规模超过14亿元;今年3月21日时,该基金公告称,截至2024年3月20日,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相当于不到3个月时间,规模缩水超过96%。

  此外,还有一只同样成立于去年12月底的指数联接基金,成立时的规模超过了55亿元,但是到今年3月19日时,该基金就已经公告称,截至2024年3月15日,基金已连续3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这相当于不到3个月时间,基金规模就缩水超过99%。

  对于这些基金规模的快速下降,有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可能是因为背后有一些机构的资金,这些资金如果占比比较大,进来以后又快速撤出,就容易对规模有比较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何俊熹

  郭树彬介绍,针对现状,朝阳医院进一步加强了急诊科医护力量和资源周转。目前,急诊全体医护人员均在超负荷工作,所有医护人员本着轻伤不下火线的理念坚守岗位,医院从各专科抽调有经验的内科医生支援急诊,保证每天的内科诊室从3个增加到6个,尽量缩短患者的等候时间。

  2022年,中国继续保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经济稳健发展,全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超过120万亿元。

  胡福明,1935年7月生,江苏无锡人。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直至2001年退休。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一年来,边城凭祥抢抓RCEP机遇,加快畅通物流通道,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激发当地外贸发展活力。

  涓涓细流成沧海,点点星火聚成炬。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经济总量预计超过120万亿元,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第三艘航母“福建号”下水,首架C919大飞机正式交付,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刚刚过去的2022年,我国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工作取得新的发展成就,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实践充分证明: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舟共济、众志成城,就没有干不成的事、迈不过的坎。保持万众一心加油干的拼劲,我们就一定可以创造更加灿烂的发展奇迹。

  <strong>中国将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大动力”(国际论道)</strong>

闵家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