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梅派弟子魏海敏盼更多年轻人传承梅派艺术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5-31 02:25:42

  中新社北京3月28日电 (陈建新)台湾京剧名家、梅派弟子魏海敏27日在北京表示,戏曲是中华文化载体之一,希望更多年轻人加入戏曲行业,共同传承梅派艺术。

  “梅韵流芳”纪念梅兰芳先生诞辰130周年、梅葆玖先生诞辰90周年系列活动日前启动。27日晚,系列活动之“梅派经典折子戏专场”在北京长安大戏院上演,魏海敏参与演出。

  专场演出集中展示五部经典古装戏及梅兰芳创排的最后一部戏《穆桂英挂帅》中的精彩片段。魏海敏说,纵观梅兰芳大师一生所创作的女性角色,其形象之多元,表演之细腻、传神,可以说把中国人千百年来对于女性美的描述,从文字、绘画、传说中搬上舞台,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美人形象。

  魏海敏表示,专场活动主题为“梅兰芳启示录”。当我们重温大师的艺术之路,缅怀的不仅是艺术成就,更是他一生对于京剧艺术的执着、追求、热情和奉献,这是艺术家的责任,也是梅兰芳大师给我们的启示。

  不同于以往,在当晚的演出中,魏海敏加入了朗读者角色。作为活动策划人,魏海敏向记者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非常迷人,但如果只有技艺表演,不能完整展现梅兰芳大师的艺术成就。因而,此次演出结合了朗诵的方式,讲述大师的创作理念、创作过程,让观众能够更贴近戏曲,感受其深厚内涵。

  魏海敏说,京剧发展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必须把其中核心精神提炼出来。在她看来,戏曲充满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意义、对于天地之间人的生存方式的思考。戏曲也包含了诸多道理、为人处事的方式等。看戏能够引起共鸣、净化心灵。

  多年往返于两岸,魏海敏还观察到,如今看戏的很多观众是年轻朋友,且年轻人对于戏曲的了解,并不比年长的戏迷少。也因如此,她认为从业者对于戏曲一定要有热情,更要了解角色、演好角色。“我觉得这个时代,观众一定要受到感动,才会进到剧场,才会继续支持你。”

  谈及戏曲的传承与创新,长年学习老戏,同时也在创作新戏的魏海敏表示,身为一个传统艺术表演工作者,绝对不可以只做一件事情,不能只是(专注)传统或只是(专注)创新,必须要有好的传承,继而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如此才能相辅相成推动戏曲和时代 同步向前。“未来,我很盼望能够有更多年轻人加入我们这个行列,使戏曲能有更新的发展。”(完)

  本场总决赛是兔年里的第一场全国帆船赛事,开幕式上,中国帆船帆板运动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刘卫东也以“欢迎回家”为主题,进行了致辞。

  凌晨2时,当天的夜间天窗作业时间已经过半,此时气温达到零下2度。因春运期间的夜间天窗作业时间有限,徐理融带领同事们与时间赛跑,麻利地打开箱盒测试轨道电路电压、使用专业仪表测试信号机灯端电压、检查道岔缺口是否达标……

  1月5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冠病毒感染第十版诊疗方案中虽然提到了“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但戴海斌解释说,这是由新冠康复者血浆制备的具有特异性的免疫球蛋白产品,并非普通的静丙。

  “咱们乘警能面对面接触五湖四海的人,做反诈宣传是最有用的,一个旅客听明白后回到家乡一传十,十传百,效果就有了。”早上五点,老谭拿上自己的“大声公”和反诈app二维码卡片就往车厢走去。

  夜晚的车站,气温骤降。随着列车前行,唐帅集中注意力目不转睛地瞭望着前方,口中呼出的气体,化为一缕白雾,被疾驰的列车吹开。

  三是大力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提高支出效率。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使用。

晏美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