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国·运载千秋|江苏扬州:古运河“原点”重生

来源: 猫眼娱乐
2024-06-22 14:06:11

  6月18日,时近正午,扬州运河三湾之畔,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内游人如织。

  “今天排队算好的了,要是周末和节假日,从馆内检票口到展馆的大门口,几十米的长队,都是人。”孙玉霞是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一名保洁员,在休息的间隙,她比划着博物馆假日排队的盛况。

  作为大运河原点城市和联合申遗牵头城市,扬州近年来陆续策划文保项目近百个,三湾片区当属其中最亮眼的,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这座“流量之王”便坐落在这里。

  作为这里的原住民,孙玉霞依然记得当年的境况:“工厂一开,排烟放气,我们门窗都不敢开,河里垃圾成堆,污水四溢,洗拖把都嫌脏。哪里有什么游客呀,本地人都想趁早搬出去!”

  2010年初,扬州将规划建设三湾项目确定为改善扬州东南片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运河三湾由此迎来了第一次“重生”。

  “断腕”第一步,拆迁化工厂,89家工业企业相继关停搬迁。随着680亩湿地的退耕及修复,扬州对三湾以及周边七里河进行环境治理和提升,运河故道疏浚,建设基础设施,三湾的命运得以改变。2017年9月,运河三湾全新亮相,曾经的城市疮疤变身为风景秀美的生态湿地。

  尝到了生态“甜头”的扬州,利用牵头申遗成功的契机,更大力度地开展运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目前全市各级各类文保单位达542处。

  但对于扬州来说,这些还远远不够。

  “运河之于扬州意义非凡,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赋予的宝贵文化遗产,是镌刻在我们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基因。申遗成功后,运河更是赋予了扬州更多的使命和责任。”扬州市文广旅局党委委员、市文物局副局长徐国兵说,“保护是最基础的,如何把大运河文化传承下去,是扬州永恒探索的课题。”

  随着申遗成功,大运河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利用进入新阶段。中国大运河博物馆的落地,让运河三湾迎来了第二次“重生”的契机。

  经过两年时间的建设,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2021年6月正式开馆。新唐风建筑的展馆,数字化技术带来的互动体验感,不仅全方位展示了大运河的千年底蕴,也“长”在了市民游客的审美点上。馆内设置的非遗展位、组织策划的系列展览,发挥了博物馆教育的文化特性,也成为游客“触摸”运河文化的窗口。

  如今,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已升 格为国家一级博物馆,累计接待线下观众830多万人次,成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标志性工程。

  “网红博物馆”成为扬州旅游的新流量密码后,如何变人流量为经济增量?运河三湾第三次“重生”已经在路上:在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围挡施工的东侧片区,聚焦文旅消费的商业街区正拔地而起。

  古运河三湾,是先人让运河拐三道弯而行,打造出的安全航道,彰显的是治水的智慧;今日的三湾,是扬州在运河“原点”处不断“蝶变”并迎来古运新生的舞台。成功申遗十年来,扬州“运河十二景”串珠成链,古城更新项目层出不穷,运河造福人民的故事不断书写,运河文化赋予扬州市民的幸福感越来越多。

<strong>  明知故犯将从重处罚</strong>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由马尔克斯所提到的“天真读者”展开去,发出“我们是否也可以想象一种作者意义上的天真”的疑问,进而谈到文学的“逻辑与因果”。在他看来,任何一个伟大的天真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严密的工程师,是一个富有高度逻辑性的编程员。

  美国妄图用“规则和秩序”剥夺别国独立自主发展的权利和可能性,不仅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民也不会答应。肆意挥舞霸权主义大棒的美国,只会站上国际规则和秩序的对立面,自绝于世界。(中国网)

  由中央网信办主办,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承办,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新闻网、环球网协办的2022中国正能量“五个一百”网络精品征集评选展播活动于2022年12月31日正式启动。活动将围绕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北京冬残奥会、疫情防控等重大主题,优中选优评出2021年8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期间,一批网民认可、社会认同、影响广泛的网络正能量作品,以澎湃昂扬的正能量激励亿万网民共同书写民族复兴新篇章。

  作为劳务输出大省,贵州又如何保障农村人口就医需求?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张玉琼介绍说,首先是发挥县级医院主阵地作用,县级医院主要保证普通型以下患者的就诊需求,有三级医院的承担重症患者救治任务,二级医院设置重症医学科,作为三级医院有力补充。

  3.户外拓展赛事活动(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指标:①使用专业技术装备;②设置有距离地面2米以上的项目。)

黄贞仪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