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赣鄱看非遗:豫章绣进校园 大手小手共传承

来源: 海外网
2024-06-05 07:36:41

  中新网南昌6月4日电 (巫发阳)“绣的时候不仅要注意下针的顺序,还要选择合适颜色的丝线,这样才能绣出好看的作品……”近日,走进江西南昌市东湖区邮政路小学,这里正在进行豫章绣手工课程,数位非遗传承人手把手地教小朋友们绣制豫章绣作品。

  据了解,豫章绣有着近300年的历史,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中华传统文化进校园,豫章绣第八代传承人余正连和周南英共同设计了简单易学的豫章绣手工课程,让更多零基础的学生可以领略豫章绣的魅力。

  课堂上,不同年龄段的小朋友挑选了各自喜爱的图案,既有动漫卡通人物,也有花鸟虫兽简体画,她们一针一线地细心绣制,豫章绣老师在一旁耐心指导,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案逐渐明晰起来。

  “2019年,我们就开始推动非遗进校园活动了,这门课还入选了南昌市第一批课后服务白名单。”余正连介绍,她们一共有60多位豫章绣老师,先后为南昌市20多所中小学、5000多名学生提供豫章绣教学服务,有效地促进了豫章绣的普及与推广。

  周南英表示,豫章绣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意志力 ,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广大中小学生了解非遗、热爱非遗、传播非遗。

  “我是从上个学期开始接触豫章绣的,它们很有意思。我已经绣好了熊猫、繁花等作品,我非常喜欢,妈妈也很支持我。”邮政路小学六年级学生毛钰鑫笑着说。

  据了解,在南昌市第三届“我是小小传承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手工作品展活动中,南昌市二十七中、南昌市豫章学校教育集团紫金校区、南昌邮政路小学邮政路校区等学校的19幅豫章绣作品获得了一等奖、三等奖等优异成绩。

  “我们的非遗课程不仅走入中小学,还走入了大学校园,先后与江西师范大学、江西豫章学院等学校合办‘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将豫章绣设置为高校选修课程,助推豫章绣传承和保护工作再上新台阶。”余正连介绍。(完)

  近年来,甘肃打造出了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比如甘南的全域旅游、陇南的美丽乡村游、河西的沙漠戈壁游,都是旅游的金字招牌。

  因此,将这些医疗和经济数据结合起来,就有可能绘制一份全面的成绩单,比较中国、美国和欧盟(即“西方”)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的表现。很难想象会有更鲜明的对比:

  “竹刻讲究力道合适,过度用力会让作品裂开,力道不足则不能进行雕刻。”印敏敏表示,这也是他深爱竹刻的原因,“挑战越大,兴趣越高。”

  “藏匿”于大山中的潘岙杨村,是贾韩贵服务范围内最偏远的山村。平日里和农户交流时,他善于倾听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经过一段时间的蹲点,他基本摸清了情况,在短时间内为该村解决资金1000多万元,且涉及的60户小额贷款无一笔有拖欠。

  <strong>全国各地啥水平?</strong>

  余辉先生的恩师薄松年先生曾在明代孙鑛著《书画跋跋》中看到关于《清明上河图》卷有“初落墨相家,寻入天府,为穆庙所爱,饰以丹青”的记载;余辉先生从此开始了漫长研究和探寻考证,一直追溯到孙鑛《书画跋跋》引文的出处。

鞠淑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