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期货:5月31日金融日报

来源: 中国网推荐
2024-05-31 10:11:20

  股指:

  昨日,A股市场表现偏弱,日内走强后回落,Wind全A下跌0.48%,成交额7300亿元。股指期货对应指数中,中证1000下跌0.32%,中跌500下降0.37%,沪深300下跌0.53%,上证50下跌0.78%。国防军工、电子版块领涨;有色、能化和地产基建回调明显。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进行多项购房政策调整,降低购房者的准入门槛,引导居民部门合理提升杠杆率,从需求端支持房企资金回流。更为重要的是,央行表示将设立3000亿元保障性住房再贷款。当前房地产周期已经由过去的供给约束转变为需求约束,而中央财政加杠杆将在解决需求端问题上扮演重要角色。经济数据方面,中国4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回升至4%,高于前值-3.5%,海外需求回暖和国内经济复苏缓慢带动经济数据改善。政策方面,大基金三期成立,注册基本超3400亿元,主要支持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当日电子等板块拉升明显。整体来看,目前是长期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窗口期,但不建议交易型资金追涨杀跌。基差方面,IM2405基差-42.9,IC2405基差-21.66,IF2405基差-8.31,IH2405基差-10.56。

  国债:   

  国债期货集体收跌,30年期主力合约跌0.20%,10年期主力合约跌0.02%,5年期主力合约跌0.01%,2年期主力合约跌0.01%。央行开展260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因有20亿元7天期逆回购到期,净回笼2580亿元。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利率多数下跌。1天期品种报1.7318%,跌11.32个基点;7天期报1.9177%,涨0.27个基点。超长期国债发行落地以及地产悲观预期逐步修复限制长债利率下行空间,同时资产荒格局下长端债券收益率上行动力同样不足。短端国债收益率在资金面保持稳定情况下持续横盘震荡。短期来看,债市区间震荡的格局难以打破。

  贵金属:

责任编辑:李铁民

  特约评论员 管姚:中国政府现任欧亚事务代表是资深高级外交官李辉,他曾任副外长,也曾在俄罗斯出任大使长达10年,应该说,李辉大使在俄乌两国都有很高的认知度,也有广泛人脉。今天毛宁在回应彭博社记者提问时特别介绍,李辉熟悉相关事务,将为劝和促谈发挥积极作用。这当然也让国际社会对李辉即将到来的出访与深入沟通,充满了期待。今天毛宁在记者会上也强调,欢迎乌克兰总统任命新大使,愿为他履职提供便利。所以我们看到,在中乌元首通话直接沟通后,乌克兰危机劝和促谈确实出现了新气象,迎来了新契机。但也必须要承认,新契机能否把握,新气象能否延续,劝和促谈能否取得实质性成果与突破,实际上也面对很大的不确定性。李辉大使访乌沟通,应该已是中乌元首的共识,但通话也指出,李辉是要与危机各方作深入沟通,在乌克兰以外的后续沟通行程,包括沟通成果,还需作进一步的观察,中方代表要为此作出更大更艰苦的外交沟通与斡旋努力,当然,国际社会尤其危机各方更应相向而行,那些拱火浇油、趁机牟利的国家,必须作出调整转向,否则,劝和促谈恐怕难有转折突破。 

  特约评论员 管姚:我注意到,对这次会见,国际媒体相当关注,英国路透社、美国彭博社都在第一时间发布了电稿。按说一国外长会见驻在国大使属常态行为,但鉴于中美关系作为全世界最重要双边关系的份量,加上当前两国关系全面紧崩的真实现状,用秦刚今天见伯恩斯的表态,那就是“再遇寒冰”,所以在此背景下,这场会面吸引了全球媒体的目光。今天彭博社的报道标题特别强调,China’s New Foreign Minister Meets US Envoy for First Time,这是“中国新外长首次会见美国驻华大使”,当然我对出现在标题的“新”字,有保留意见,以今时今日全方位大国外交的强度与密度,强调这个“新”字,不合时宜,也不着调。你看,今天秦刚又飞欧洲连访三国了,大国外长着实够拼。同样可作对照的一个背景是,秦刚是在出使美国期间,获拔擢大国外长。在他离美返国履新之际,美国“Politico”新闻网站曾刊出长篇文章,指秦刚就任驻美大使期间,国务卿布林肯并未与其会面,美媒认定,这构成白宫外交团队的重大误判。

  近日,中纪委网站刊发题为《欲壑难填 终陷囹圄》的文章,对北京市西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原党组书记、局长闫学会严重违纪违法案进行剖析。

  为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有序发展,近年来,淄博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包括出台扶持政策、组织房产交易博览会、加强市场调研座谈等,旨在吸引更多的购房者参与其中。

  2022年,青岛、无锡、长沙组成新的“三国杀”——GDP分别为14920.75亿元、14850.82亿元、13966.11亿元,两两之间最大差距不过900余亿元。今年一季度,三城GDP分别为3503.87亿元、3391.79亿元、3468.18亿元,竞争态势趋于激烈。

  锦州这座东北四线工业小城,十年人口净流出达42万人,在辽宁省排名第一。留下的人就业机会少,工资不高,房价却不低。看似安逸的背后,各行各业的人内心都同样焦灼不安。

刘宝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