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到“手软”!内地赴港投保创五年来新高,3个月156亿港元…有哪些风险?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04 14:29:41

  来源:北京商报

  记者丨 胡永新

  “一大早到汇丰银行排队,来港开户投资理财的很多,了解后发现大部分是来买香港保险的。”

  “客户又是一天往返的特种兵行程,昨天中午到港,下午开户,投保后晚上就返回内地了。”

  6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通过多位中国香港地区保险代理人了解到,近期赴港投保热潮不减,从储蓄分红险到兼具分红功能的重疾险,港险“卖爆了”画面频频上演。

  赴港投保持续火热亦在数据中有所体现。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2024年首季香港保险业临时统计显示,今年一季度,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单保费为156亿港元,创五年来新高,同比上升62.6%。

  内地赴港投保激 增的背后,香港保险的优势在哪?欲拥有一张香港保险,需要注意哪些“前提”?

  一季度保费创五年来新高

  保险代理人签单签到“手软”、香港保险公司为加速抢客打响“价格战”……继去年赴港投保新增保单保费同比激增27倍,一年卖出590亿元后,销售火爆的景象继续从年初持续至今。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发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单保费为156亿港元,创五年来新高,同比上升62.6%,占个人业务总新增保单保费24%。保单数约为5.2万张,同比增长51.7%。

  从新增保单数来看,占比最大的为终身寿险和重疾险,占比分别达58.8%和29.8%。从新增保单保费来看,终身寿险仍然拔得头筹,占比达77.5%,储蓄险次之,占比为14.5%。

  “多重利好的加持下,去年热闹了一整年的港险,今年迎来了史上最强‘开门红’,作为赴港第一站,很多人通关后直奔保险公司。”据香港保险代理人孙河(化名)介绍,随着买香港保险的人越来越多,客户不像以前只接受知名的头部保险公司,现在对其他的保险公司也都开始慢慢接受和了解。

  财经评论员张雪峰对北京商报记者分析表示,今年一季度,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单保费创五年新高,说明内地访客对香港保险产品的需求显著增加。香港保险市场的信誉、产品设计和收益吸引了大量内地客户。此外,内地和香港在保险市场上的政策差异和市场供需变化也可能推动了这一增长。

  保单灵活、收益高成卖点

  “长线预期回报超过7%”“预期回本快,5年交6年即回本”“第2个保单年度后可转换,全球资产配置,轻松应对汇率波动”……从产品宣传层面,香港保险代理人频频向内地客户抛出“橄榄枝”。

  与此同时,限量发售的保险新品与投保可享前两年合计24%的保费折扣优惠等政策呼之欲出。

  回顾香港保险市场的发展历程,内地访客赴港购险“热潮”自2010年开始走“上坡路”。自去年年初香港内地恢复通关后,赴港投保热情再次被点燃,一度出现了办业务开始排队的盛况。如今这一热情有所延续,在业内人士看来,内地旅客投保热情的背后,是香港保险相对而言具有产品设计灵活、保障全面、收益较高等特点。

  “香港保险产品的设计通常更为灵活,涵盖了多种需求,包括终身寿险、重疾险和储蓄型保险。终身寿险和重疾险提供长期和全面的保障,满足客户对长远健康和财务安全的需求。储蓄型保险产品通常具有较高的收益率,且在一定程度上可规避通胀风险,吸引了希望资产保值增值的客户。”张雪峰表示。

  不仅如此,香港各家保险公司旗下的储蓄险保单,最多涵盖近10种国际主流货币。意味着可根据个人需求自由转换保单货币,满足海外养老、移民、留学等多种需求。

  从更受欢迎的险种来看,2023年以及今年一季度,终身寿险和储蓄险明显“胜出”。对此,张雪峰表示,终身寿险和储蓄险不仅提供保障,还具备长期储蓄和投资功能,能够满足客户长期财务规划和财富增值的需求。这些产品通常提供较为稳定的回报率,吸引了寻求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此外,内地高净值客户群体增多,具备支付较高保费的能力,也是高额的终身寿险和储蓄险更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跟风”背后的理性不可或缺

  随着内地游客纷纷前往香港购买保险,一些不良现象也开始浮现。香港保险开始有了“AB”面。

  一方面,香港保险以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出众”;另一方面,各类违规销售的行为有所抬头,频频受到监管的重点关注。

  “香港保险初佣比例诱人,投保保费基数大,在利益的驱动下,尤其卖或推介香港保险脱离了内地保险业的监管,甚至也游离在香港保险的监管之外,很多来保险业赚快钱的人甚至一些内地从业者也加入进来。”英国精算师协会会员及泰生元精算咨询公司创始人毛艳辉表示。

  香港保险业监管局近期采取联合行动,打击向内地客户无牌销售保单的贪污及违规行为。此外,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发布的提醒,嘱咐内地旅客购买香港保险产品的七大注意事项包括亲身赴港购买香港保险;不与无牌人士接洽;直接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切勿与中介人协议回佣;了解产品的特点及风险;留意索赔事宜;认识香港保险业的规管。

  据香港保险代理人介绍,购买香港保险的流程包括前期咨询、亲身赴港、体检、支付保费、领取保单等。其中便包括需要直接向保险公司支付保费,不通过第三方。

  如果背离“规则”,不仅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权益,还会为理赔难、退保等问题埋下风险隐患。因此,北京市博圣律师事务所律师白小勇表示,消费者在赴港投保时应该注意避免与无牌人士接洽、协议回佣等问题,选择正规的保险公司和渠道,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保险条款,以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也有业内专家提示,消费者要考虑到外汇管理要求和客户在境外能否获得足够外币收入的同时,还应注意购买保险的保费金额在可承受范围之内。

  显然,赴港投保并非适合所有人。那么,欲拥有一份香港保单,还需要从哪些维度作出决策?毛艳辉表示,香港保险对保险公司完全市场化定价管理,各保司的产品差异度大,投资收益水平差异也很大,客户不能只看重收益;两地法律与法规及监管有巨大差异,后期的维权与理赔可能会存在诸多不便或问题。

  编辑丨杨博 

责任编辑:李琳琳

  不可否认的是,未成年人医美项目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对于部分天生外貌有遗憾的孩子,医美项目能给他们带来适当的补救。有网友发文回忆:“初中同学因为小时候被开水烫伤留了疤,留了十多年半边脸的刘海。手术后才把刘海慢慢梳了上去……从一个小孩走路跑步总是捂着脸上的头发,不参加集体表演、领奖状都低着头不敢和人对视怕被看到‘烂脸’,到现在终于可以抬着头享受突然吹过的一阵风。”

  举个例子,同一地段,两套不同的房子,产权面积(公摊面积加套内面积)都是100平米,单价也都为2万每平米,但可能一个公摊只有10平米,一个公摊达到20平米,这直接导致两者实际使用部分的价值差了20万。这对不同购房者来说,当然容易产生不公之感。

  利率是宏观经济的重要变量。专家认为,三个月内两度降息,释放出加大逆周期调节和稳定市场预期的政策信号。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认为,本次1年期LPR下降将引导企业和居民融资成本持续下行,进而提振消费和投资动能,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积蓄力量。

  黄帆介绍,这是代理退保黑产突破赚取退保手续费的传统模式,有预谋地开展套利。例如,通过“挂单”拿到奖励后,再策划投保客户批量“全额退保”退出。也有的为了缩短获利周期,有预谋地安排人员入职保险公司,在销售过程中故意预留误导证据,然后再次实施“全额退保”进行获利等。

  乔良认为,保险公司要从人员招聘、培训、日常展业、售后等环节建立全流程的风险防范机制,从源头遏制违规现象,不让退保黑产有可乘之机。“要加大黑产动向研究投入,持续收集、分析黑产动态,形成行业内黑产信息共享机制。”平安人寿相关负责人说。

  而就针对中国开展大规模情报活动,美国倒也毫不掩饰。2021年10月,美国中情局(CIA)局长伯恩斯对外宣称,他正在机构内部建立一个专注于中国的重要组织“中国任务中心”,以便“统一中情局的对华工作”。到了今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更是叫嚣,美在华情报网络重建已取得进展,正努力构建强劲的人力情报收集能力。

林雅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