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突发环境事件总体呈下降趋势

来源: 上观新闻
2024-06-25 16:47:45

  据介绍,自2013年以来,全国突发环境事件数量由每年700余起下降到300起左右,最近两三年在每年200起左右,其中重大事件每年两起左右,较大事件每年十起左右。李天威说,突发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还没有根本改变,基于化工企业的产业布局,中东部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数量相对较多。

  中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危化品交通运输结构不够合理等问题,短期内难以改变。李天威表示,全国有7000多座尾矿库,油气管道总里程超过16.5万公里,每天通过道路运输的危险物品近300万吨,全国现有化学物质约4.5万种,每年还要新增上千种,这些化学物质在生产加工、使用消费、废弃处置等各个环节,全流程都有可能进入环境。这种结构性、布局性的风险长期存在,并处于高位运行,对环境安全造成巨大的压力。

  从污染类型来看,近十年来,全国约四分之三以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水污染,约一半的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大气污染。部分环境事件造成了水、大气、土壤多介质的污染。

  “突发环境事件时空分布不确定性非常强,诱因复杂,涉及的污染物种类多,环境影响大,敏感程度高 ,防范处置的难度比较大。”李天威坦言,突发环境事件往往和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旦事件造成水源地污染或有毒有害气体的泄漏,就可能对周边民众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也会造成较大的社会问题,容不得半点疏忽。

  象限仪座流星雨的活跃期为每年12月28日至次年1月12日,峰值在1月3日至4日之间,每小时天顶流量(ZHR)可达110。与其他流星雨极大持续时间较长不同,象限仪座流星雨的峰值持续时间很短,极大过后流星数量会“断崖式”下降。

  ——持续推进融合之河建设,沿线地区交流合作更加深入。与天津、河北建立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协同会商机制。2022年6月24日,北运河(京冀段)全线62公里实现游船通航,标志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再次迈出重要一步。连续三年与杭州市共同举办“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活动,两地签署了《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合作机制框架协议》,明确了双方共同开展文化活动、产业合作等工作机制,开创以文化建设促进区域合作新模式。

<strong>  加大纾困帮扶力度,稳住市场预期提振企业信心</strong>

  江苏家慧生物科技董事长宋慧亭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三年来国内新增奶牛头数过多,市场环境一发生改变,大乳企的自建牧场并没有太大压力,但大量中小社会牧场就面临没乳企收奶的尴尬局面。

  2022年前11个月,广西对印度尼西亚进出口14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9.4%。蒋志环表示,RCEP对印度尼西亚正式生效,将释放更大外贸潜能,带来更多机遇,企业受益将更加明显。

  据了解,目前这件文物尚未完全复原,不少细节仍有待研究。有专家判断,其主体上应该还有别的组成部分。未来考古学家将利用先进科技手段对更多三星堆出土文物进行拼对复原。相关复原文物有望为公众带来更多惊喜,同时也有助于更精准地还原三星堆古国的真实面貌。

涂明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