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文卫】百余件商周青铜器在山西太原展出

来源: 星岛环球网
2024-05-31 20:53:09

  中新社太原2月2日电 (记者 胡健)百余件商代至西周时期的湖南青铜器2日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南北青铜汇聚三晋,诠释着中原文化与湘楚文化的异同,以及中原青铜文明的基因。

  以湖南宁乡炭河里为中心的湘江流域是中国南方商周青铜器埋藏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被誉为“南方青铜文化之乡”。迄今,这里已出土400多件商代晚期至西周中期青铜器,其中四羊方尊、大禾鼎、皿方罍等早已蜚声中外。

  本次展览通过“礼通三湘”“入‘湘’随俗”“依依湘楚”三部分,梳理出湖南青铜器的发展脉络,诠释着民族融合进程中的文化演变。

  伴随商王朝政治攻伐的进程,礼乐文明以青铜器为载体,从中原向四方传播,南至长江流域。地处长江中游的湖南地区出土有典型殷商风格的青铜器,见证了中原文化与湘楚文化之间的互动。商代兽面纹方尊、商代“癸冉”提梁卣、西周甬钟等,都体现着中原青铜文明的强大基因。

  展厅中央一件硕大的象纹铙,是湖南青铜器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该件器物通高103.5厘米、甬长36.3厘米、铣宽69.4厘米,是中国目前所见商代铜铙中体量最大的一件,被誉为“铙王”。

  据此次展览的文本负责人刘玉华介绍,铙是一种打击乐器,可用于祭祀、宴乐、军旅等场合,铙不仅是后世编钟的前身,而且还影响了周王朝礼乐制度和整个封建时代的音乐文化。此外,造型奇特而广受关注的商代兽面纹扁体筒形青铜觥与汨罗壶是首次离湘展出。

  商周到战国时期,湖南青铜器的主人,既有中原的商人、周人、楚人,也有本地及周边地区的虎方人、荆人、扬越人等。随着楚人入湘、秦汉建立,湖南地区青铜文化逐渐与中原主流文化融为一体。战国楚国标准量器“燕客”铜量、反映秦楚相争的“中脯王”铜鼎等文物,见证了这一历史演进和文化融合之路。

  本次展览由山西博物院、湖南博物院、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长沙博物馆、岳阳市博物馆、宁乡市炭河里遗址管理处、汨罗市考古研 究和文物保护中心(汨罗市博物馆)共同主办,展期至2024年4月7日。(完

  新华社莫斯科2月2日电(记者陈汀)俄罗斯农业部2日发布消息说,2022年俄罗斯向海外市场出口超过7000万吨农产品,出口额同比增长约12%。

  中指院数据显示,2023年春节期间(1月21日~1月27日),代表城市新房成交规模保持地位,较去年春节假期下降约21%,恢复至2019年春节的75%,仅部分城市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下同比出现增长。

  刘韬认为,“现在大多数从业人员素质和技能存在‘短板’,制约了家政服务质量的提高。因此,公司为从业人员增加了系统的教育培训和实操练习,进一步加强他们的文化知识、健康习惯、专业知识等技能提升,还可以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等方式来增加收入。”

  1月,理想交付汽车15141辆,环比下降29%,销量超蔚来和小鹏之和。蔚来、小鹏分别交付8506辆、5218辆,环比分别下降46%、54%。

  迪斯(Brian Deese)现年44岁,拥有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在奥巴马政府时期,他曾先后担任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白宫行政管理和预算局副局长及代局长等职。

  一次保障任务,破解多个训练难题,让多个战位受益。这种“嵌入式”演练,对于平时担负保障任务但实战化训练机会较少的单位来说,一举多得。现在,有的保障单位在训练时,苦于没对手、没资源、没平台,训练环境不真、训练强度不大、训练内容不全的问题比较突出,桂林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的做法值得借鉴。

袁宗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