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脱贫人口大省如何一路奔“富”“黔”行?

来源: 红星新闻
2024-06-17 03:54:47

  中新社北京6月14日电 题:中国脱贫人口大省如何一路奔“富”“黔”行?

  中新社记者    阮煜琳

  “去年9月,来自贵州台江的绣娘石传英带着她的苗绣,登上了米兰时装周,一针一线何其精彩。像石传英这样受过培训的绣娘贵州就有50多万。”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在14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现在,越来越多在外的贵州人回家乡找到 了致富的路子。

  2020年11月23日,贵州这个昔日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省份的66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中共十八大以来,贵州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脱贫923万人。贵州从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省,成为脱贫人数最多的省。

  “我们一方面稳定外出务工规模,让600万民众在外稳岗就业;另一方面,持续发展县域经济,壮大乡村富民产业,让更多的农民在家门口就有事做、有钱赚、有奔头。”贵州省副省长罗强告诉记者。

  “如今贵州乡村的精神风貌越来越好,农民的日常生活,已不再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罗强说,近年来,我们坚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加强农村基础教育,实施“贵州技工”“黔菜师傅”等职业技能培训,让农村的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让更多的农民有一技之长,并依靠自己的努力,持续过上了好日子。

  全力打造“中国数谷”

  “去年,中国移动在贵阳建成了全球首条400G算力通道,从贵阳到广州、深圳的数据传输,仅需10毫秒,到杭州16毫秒。”罗强说。

  “这些年,我们引进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比如华为、腾讯,以及三大通信运营商等,在贵州建设大数据中心,全省投运和在建的重点数据中心达到47个。我们建成了一批标志性的数字新基建项目,开通运营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罗强说,今天的贵州,已经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之一,贵阳贵安正全力打造“中国数谷”。

  贵州从2014年开始实施大数据战略,到现在已有10年,作为全国首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大数据产业从无到有,实现了蓬勃发展。

  罗强说,现在国家明确贵州建设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贵州将聚焦算力、赋能、产业“三个关键”,发展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产业。算力方面,贵州将做大智算中心集群,提升智算能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算基地。产业方面,贵州将打造“数据中心、智能终端、数据应用”三个千亿级的产业集群,完善产业生态圈,在数字产业的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万桥飞架“黔”途变“钱”途

  世界前100座高桥中,有近一半在贵州。万桥飞架,使17.6万平方千米的贵州山地成为“高速平原”,形成了“两小时”覆盖黔中经济圈,“七小时”通达周边省会城市“高速公路交通圈”。

  李炳军说,贵州作为西部内陆省份,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过去对外开放客观条件相对不足。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特别是中老铁路开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贵州开放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从贵州向西,通过中老铁路到老挝万象,可以通达东盟国家;向北,通过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可以直达中亚、北亚、欧洲;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通道,可以便捷出海。可以说,贵州开放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

  “全省每个市州有机场、通高铁,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水泥路,产业路直通田间地头”,李炳军说,交通闭塞已经成为历史。贵州交通的改善,不仅让出行更方便,更带来了贵州人思想观念、生产条件、生活方式的深刻改变。

  事实上,燃油车企业普遍拥有更好的盈利表现,加上部分地方补贴支持,一些车型在此轮价格战中给出的优惠力度历史少见,短期内也吸引了大批消费者。由于汽车是耐用品,消费者不可能在短期内反复购买。这也让市场中相对弱势的新能源汽车品牌一时间几乎失去了对市场的掌控力。

  “海南全岛封关不是把海南封闭成一个孤岛,而是以封关为契机,把岛内的自由贸易搞活。”白明指出,实行全岛封关运作,过去是划归某个区域实行不同的关税政策,通过低关税吸纳海外的优质产品、人才、企业进入;而下一步海南要做的是在全岛铺开。

  路透社、“德国之声”、香港《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认为,美国和中国是欧盟这一法案的针对对象。据《南华早报》28日报道,法案的提出最初并不是针对中国,而是为了对特朗普向欧盟商品加征关税一事进行反击。后来,在立陶宛因为台湾问题而对华贸易受阻的背景下,这一法案再次受到欧盟内部的广泛关注。

  去年,江苏多所独立学院停止普通专升本招生,在网上引起热议。但之后,部分院校表示,停招原因是正处于筹备转设阶段,转设成功之后不排除恢复招生。

  中国实力增长的表现之一就是,现在美国国会的听证会,经常地开成“中国专场”。不管是讨论芯片、抖音、流浪气球、对台军售、贸易逆差还是军费预算,“中国”都作为“主角”无法缺席,而讨论的结果无外乎都是:“中国是美国在这个星球上的最大挑战”。

  我以为,中央政府应当鼓励地方进行探索,允许差异的存在。有些人认为,浙江这次补贴水平较高,会让各地产生攀比的风险。我个人并不太认同这种观点,生育支持政策各地都还在起步过程中,要允许这些探索,要包容差异的存在。各地的人口发展形势不一样,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也不一样,在国家统一原则的指导下,应当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去制定自己的政策重点和支持力度。

温宇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