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创新驱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 九三学社中央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来源: 雷科技
2024-05-27 22:58:59

  中新网株洲5月26日电 题:聚焦创新驱动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 九三学社中央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

  作者 钟升 刘曼 朱贺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是今年各界广泛热议的焦点,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促进高质量国内经济大循环,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更是解题关键。

  受中共中央委托,九三学社中央主席武维华、常务副主席邵鸿日前率调研组聚焦“打通创新驱动发展堵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主题,赴江苏省、湖南省开展2024年度重点考察调研。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有关部委同志及部分专家参加调研。

  创新足势头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

  “技术转化有哪些做法”、“协同创新方面有没有壁垒”、“多少薪酬才能留住创新人才”……调研组深入江苏、湖南科研院所、研发机构和企业,考察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情况。

  在江苏南通的百优达生命科技有限公司内,一卷卷PET线随着机器转动,织出为患者带去新希望的“人工血管”。自张謇开办近代南通第一家现代工厂大生纱厂以来,南通就是纺织名城。调研组认为,新时代,江苏以创新为纺织带来了新内涵。在东南大学实验室,科研人员聚焦科技前沿,攻克关键技术难题,为解决实践应用的痛点问题提供新途径;同时依托“三打通”工作机制,畅通产才融合、产研融合、校地融合渠道。调研组提出鼓励支持更多专家学者进行自由探索、努力把更多科研成果推向市场等建议。

  在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你们内销、外销的比例是多少”、“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研发方面有没有什么瓶颈”……走进生产车间边看边问,调研组指出,自主创新是制造业发展壮大的关键一环,要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战略位置,大力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江苏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通过调研直观感受到全省上下坚定的创新决心和良好的发展势头;湖南省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科研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产学研体制探索和改革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通堵点畅循环:发挥企业作用促科技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近年江苏、湖南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成绩卓著,调研组也发现部分产业在科创方面存在堵点。调研组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科技资源合理配置与开放共享、知识产权保护、科技人才培养使用和流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科技金融等,与研发人员和机构负责人深入交流讨论并听取意见建议。

  调研组认为,要坚持发挥企业和市场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高度融合,保障科技创新成果成功转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结合调研情况,调研组指出,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要进一步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

  调研组认为,要持续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夯实新发展格局的产业基础;促进区域协调发 展和布局优化,更好融入支撑新发展格局。

  调研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上,有关部门分别介绍了两省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打通创新驱动发展堵点,增强国内大循环动力”的情况。调研组成员认真听取、一一记录,不时与发言者探讨沟通,表示将在撰写调研报告时进一步归纳总结,形成一些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完)

  临近春节,浙江省政协委员,丽水市畲凤非遗工坊主理人、畲凤民族服饰展示馆馆长兰金美,将一只融合了畲绣技艺的“民族团结兔”带上了“委员通道”。

  中国驻欧盟使团发言人表示,《欧盟—北约合作联合宣言》首次以官方文件形式表达双方对华共同立场,中方对《联合宣言》对华无理指责和冷战思维表示坚决反对。不久前,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传递出的最重要信息之一就是中国将继续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重庆1月11日电 (记者 刘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重庆医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暨两江新区社会民生项目集中开工活动10日在当地举行,19个社会民生项目总投资约106亿元。

  <strong>最低工资标准稳步调涨</strong>

  1月11日,口腔种植体系统省级联盟集采在成都开标,据国家医保局所属唯一媒体平台中国医疗保险文章,这是高值耗材集采从医保领域扩围到非医保领域的首次尝试。

  101位“上海工匠”候选人,不少来自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等六大重点产业领域。

刘石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