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新观察:纺织强区如何打好“科创牌”?

来源: 旅游网
2024-06-24 05:46:10

  中新网绍兴6月23日电(项菁)“85后”程序员陈卓兴原本在大城市创业,专注网页游戏开发。四年前他回到家乡浙江绍兴,转身投入柯桥纺织印染行业,用新技术变革传统车间。

  “我们对设备参数、面料颜色、能源用量、订单结构等上亿个数据进行了排查采集和分析编程。经过数字化变革,工厂产能提高了8%、污水排放量减少了7%、产品一次成功率提高了10%。”陈卓兴近日受访时分享了工厂转型成效。

  陈卓兴所在的柯桥区是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区”,也是一座“托在布上的城市”。柯桥拥有年成交额超3600亿元的全球最大纺织品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纺织业是其支柱产业。

  然而,纺织离不开印染,印染属于高能耗、高水耗、高污染行业。面对高质量发展要求,包括陈卓兴在内的一批新兴力量,正推动产业拥抱新质生产力。

  伴随着一根根纱线流动、一台台印染机运转、一个个数据跳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正为染厂注入新生机。眼下,陈卓兴还有更多新探索,“绿色低碳是 纺织行业的大趋势,我希望面料生产过程更加精准化、可视化,比如染一缸布用多少水、电、天然气等能耗,都能瞬间读取出来。”

  在柯桥,除了培育现代纺织业、建筑业,泛半导体、新材料、生命健康三大新兴产业也加速集聚。而人才,始终是创新创业、产业升级、城市发展所需。

  今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人才,对加强“三支队伍”建设进行系统部署,“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翻开崭新一页。

  “柯桥作为‘科创中国’浙江省级试点区,始终秉持人才创新首位战略。”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陈豪表示,当地积极构建“一廊两核三中心”创新格局,比如浙江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入选浙江省级科技强基工程,杭州湾科创中心、绍兴国际医药创制中心等科创平台持续赋能成长。

  为打好“科创牌”,近些年,柯桥还打造了杭绍临空人才合作创新区、浙江绍兴人才创业园两大高能级人才平台,建设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和柯桥十大民营人才创业园,为海内外英才提供广阔舞台。据统计,近五年柯桥已累计兑现人才资金11.6亿元。

  来自阿尔及利亚的无人机设计专家阿玛·米苏姆,就被柯桥创新创业氛围吸引而来。因为一个科创项目,他还获得了一笔政策启动资金。其受访时直言,“柯桥距离杭州、上海很近,区位优势是吸引我来的第一步。后来渐渐发现,柯桥城市很开放、很包容,不仅有很多国际友人在这里生活,而且政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都让人倍感亲切。”

  如今,阿玛·米苏姆在柯桥创业生活已有两年时间,他还计划让孩子也到柯桥读书,希望在中国开启新生活。“我住在浙江(绍兴)外国高端人才创新集聚区,这里生活配套很完善,还有一对一翻译服务,我交到了很多朋友。”阿玛·米苏姆如是说。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近日在柯桥举行的“柯·创之城”2024柯桥区第二届人才科创周暨中国·绍兴第九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上,新一届“以赛引才”的号角吹响。该大赛自2016年以来已吸引2000余个优质项目参赛,超过80个获奖项目落地。

  当地同时还拿出新策——“柯·创之城”520计划。根据计划,该区将在未来五年内持续投入10亿元资金,引育100个高水平人才科创项目。

  为持续打好人才服务“组合拳”,柯桥区还成立人才发展有限公司。其将构建“人才+项目+资本+产业+服务”发展格局,实现人才资源开发、人才基金投资、人才园区建设、人才社区运营、人才增值服务等五大功能和服务,为人才发展赋能。(完)

  据巡航船队领队、广西海事局指挥中心负责人吕初兴介绍,向海经济已成为推动广西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西江航运干线沿线辖区通航密度大,航运繁忙,水上交通安全监管难度大,广西海事部门发挥专业优势,构建三级水上交通动态管控模式,全力推进全要素水上“大交管”建设,有力保障辖区安全,贵港、梧州海事局有效疏导桂平、大藤峡、长洲水利枢纽待闸船舶,保障西江干线畅通安全。

  除科学载荷获取的探测数据外,基于火星环绕器平台的工程数据同样取得了丰硕成果。

  科技日报昆明2月12日电 (记者赵汉斌)记者12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研究人员利用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和太阳动力学天文台相关数据,研究了两个相邻太阳暗条之间的相互作用并导致连续部分爆发的精细过程。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期刊《天体物理学报》上。

  检二班谢耒就是其中的一员,先后从事过发电车乘务员、列检检车员等多个岗位,通过自身努力,考取了列检检车员技师。

  9日,泽连斯基前往比利时布鲁塞尔,与欧盟其他国家领导人会面,并在欧洲议会发表演讲,呼吁欧盟继续制裁俄罗斯、支持乌克兰。

  “书太多了,都读不完。”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课程之外的拓展阅读几乎已成为徐泽中除了上课之外的常规操作。学中药学,就去图书馆借《神农百草经》;选修内经课,就去读全本《黄帝内经》……此前因为疫情,假期不方便外出,他更是索性就待在学校读书。“读经万遍,其义自现。有些书都是文言文嘛,需要花更多更大量的时间去整理,才能体会说的是什么。”

郑伊筠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