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推进防汛隐患治理 提升市民防汛减灾和避险意识

来源: 山东大众网
2024-06-01 22:47:08

  这是记者31日从2024年北京防汛工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在

  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副指挥、市应急局副局长李宇表示,从近年来的防汛实践来看,北京面临的防汛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城市排涝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汛期短历时、雨强大的降雨,易造成城乡下凹式桥涵、低洼院落、地下空间及排水标准不高的路段等发生积水,城乡结合部、部分郊区新城等区域应对极端降雨天气的防汛基础设施依然薄弱,分布在城郊的231处下凹式铁路桥涵和个别排水系统标准比较低的路段,遇到强降雨造成内涝积水的可能性比较大。

  目前,北京还有121处积水点尚未完成工程治理,需要在汛期重点盯防。遇有极端降雨时,地铁、半地下室、地下商场、地下车库、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间仍存在防汛风险,还需加强防倒灌、应急疏散避险和应急抢险措施。

  二是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多面广。北京山区面积约占全市总面积的62%。截至目前,北京已查明的地质灾害隐患点9147处,较2023年增加615处,山洪沟道352条,山洪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涉及7个区、98个街乡镇、774个村。

  此外,郊区旅游景点与山洪地质灾害的隐患点重叠,暑期旅游旺季与汛期雨季重叠,户外运动和旅游人员流动性大与山区通信盲区重叠,预警转移难度大,这些因素都极易造成风险。

  三是流域性洪水风险依然存在。去年永定河发生罕见流域性洪水,滞洪水库、水闸、堤防等防洪工程出现不同程度险情。北京正在加快推动防洪控制性工程建设的前期工作,但短期依然存在防洪短板问题。北运河、潮白河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遇到超标准洪水时仍有风险。

  四是基层防汛应对能力和社会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仍需提升。在应对极端强降雨情况下,如何迅速启用基层防汛力量和调动相关物资,仍有提升空间。部分公众对于涉险时的自救互救技能还不能完全掌握。全市各级防汛系统仍需通过更加通俗的方式普及防汛避险知识,抓好防汛应急的社会动员,提升市民防汛减灾和避险意识。

  加快推进防汛隐患治理

  李宇表示,北京扎实开展风险排查与隐患治理,督促开展水利工程等7类防汛隐患排查,并建立防汛隐患台账。梳理全市442处 积水点,逐一核实下凹式立交桥和道路积水点工程治理情况,明确治理主责单位,加快推进防汛隐患治理。对于汛前无法完成的,要严格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全面推进地灾风险隐患综合治理,2024年申报地灾治理工程项目13个,涉及8个山区6463户。

  总体来看,各地惠民保存在地域化特色,但都具备一些共性特点,如由地方政府牵头支持,产品性质为普惠型商业补充健康保险;保险公司深度参与,在产品设计、技术支持、数据共享、推广宣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产品同质化高,保费门槛低、参保条件低,涵盖了重大疾病特药和其他增值服务等。

  创队史最佳战绩

二十四节气

  镇雄县人民医院院长翁大东说,依托优质医疗资源“省管县用”对口帮扶机制,医院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进一步增强与组团式帮扶医院的沟通联系,发挥“互联网+”优势,实现对疑难危重病患远程会诊,最大程度争取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昨天上午11时30分,在太阳宫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层远程会诊中心,社区医院的医生正在与中日友好医院的两位医生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层25床一位老年患者的病情进行远程会诊。“这位患者今天的情况是这样的……您看后面的治疗方案是否需要调整……”来自中日友好的两位医生听了患者的详细数据报告和临床症状后,给出了建议:“从她现在的情况来看,吸氧浓度不能太高,否则可能会引发别的问题……”

在村里兜兜转转,非常可疑

冯家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