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阳发现两座明代初年砖室壁画墓

来源: 新华社
2024-06-16 00:26:14

  中新社太原6月15日电 (记者 杨杰英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5日对外公布汾阳冯家庄两座砖室壁画墓发掘资料,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墓葬时代为明代初年,形制处于转变过渡阶段,为研究该时期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新材料。

  2019年11月,在汾阳市西河乡冯家庄社区东北部,汾阳博物馆(含非遗展馆)建设用地范围内新发现墓葬3座,山西省考古研究院、汾阳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对墓葬进行了发掘。

  此次公布其中两座明代壁画墓的发掘材料,M1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拱券顶。M2为一座仿木结构八角形砖雕壁画墓,单室,穹窿顶。

  据考古人员介绍,汾阳冯家庄此次发现的两座砖室壁画墓,除墓顶形制不同外,其余形制相仿,均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组成,墓室均为八角形,仿木结构建筑,墓室装饰风格及壁画内容相近,似出自同一工匠之手。随葬品以瓷器为主,主要有瓷碗、瓷罐、小盏等。

  根据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判断,两座墓葬的时代应为明代初年。M2为穹窿顶,M1为拱券顶,可能恰处于墓葬形制转变过渡阶段。冯家庄明代壁画墓的发现为研究这一时期的丧葬制度、社会生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明代壁画墓较宋金时期整体发现较少,一般认为明清 时期是中国墓室壁画发展的衰落期。山西近年来发现了一批明代壁画墓,其中不乏有明确纪年。这些明代壁画墓从墓葬形制、墓室装饰风格、丧葬习俗上来看仍有金元墓葬遗风,但也表现出不同的地方特

  考古人员表示,这些新发现,为研究明代早期墓葬形制及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材料,为准确判断明代墓葬年代提供了可靠标尺,随着资料的增多和研究的深入,或许将改变以往对明代壁画墓“衰落”的旧印象。(完)

  今年春节,漫天烟花抚慰人心,也登上了网络热搜。

  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发挥“高铁+生鲜”优势,中铁快运、车站、列车等环节通力合作,全力保障物流运输通畅。国家邮政局督促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持续提供邮政普遍服务,指导主要快递企业做好春节假期服务保障工作。1月26日当天,全国邮政快递揽收量约0.84亿件,环比增长37.7%;投递量约0.57亿件,环比增长18.8%。

  在这次培训即将结束时,2013年4月18日,郭连兵写下了入党申请书。

  2021年,泉州以城市之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这座充满文化气息的城市,非遗文化与市井生活和谐相融,延续千年历史文脉的文化遗存星罗棋布,加之充满鲜明特色的民俗文化,形成了如今原汁原味的闽南生活场景。

  <strong>中国电建津巴布韦旺吉电站扩建项目经理 展恩彬:</strong>无论是来自咱们国内还是当地的业主、政府,期望都还是比较大的,期望之下,压力是十分大的。

  “政府组团,商务对接机会更多,还有实打实的红利。”史颖说,有个业务员护照到期,商务局开通绿色通道,现场办理。更重要的是,还能享受到80%的展位费补贴,折算下来,能省近15万元。

杨菁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