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大道之行)

来源: 楚天都市报
2024-06-14 01:17:29

  “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以来,致力于竹藤资源保护、开发与利用,为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建设性作用。”2022年11月7日,习近平主席向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二十五周年志庆暨第二届世界竹藤大会致贺信。次日刊登在人民日报头版的这条报道,如今被制成展板陈列在国际竹藤大厦的展厅入口。

  “非常感谢习近平主席多年来对国际竹藤组织发展的支持。”国际竹藤组织董事会主席、国际竹藤组织原总干事阿里·穆秋姆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竹藤资源利用方面,中国一直是我们坚定的支持者与合作者。”

  国际竹藤组织成立于1997年,是第一个总部设在中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致力于通过竹藤研究和资源开发推动竹藤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目前拥有50个成员国。穆秋姆是坦桑尼亚资深贸易官员和外交官,曾任坦驻多国大使,并在多个国际组织担任要职,2019年出任国际竹藤组织总干事。

  穆秋姆说,作为国际竹藤组织东道国,中国为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许多帮助。“中国积极履行责任,不仅为国际竹藤组织提供了办公场地和部分运营资金,还广泛开展交流合作,向全球输送种类多样的竹产品,积极分享竹类种植和加工经验,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和减贫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在中国工作多年,穆秋姆对中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印象深刻。“中国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转型发展取得重要进展。我所到的很多地方,优美的生态环境令人向往。通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中国各地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中国政府同国际竹藤组织携手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推动各国减少塑料污染,应对气候变化。穆秋姆曾到浙江、四川、贵州等地调研考察当地竹产业发展情况,了解中国生态保护领域的发展成就。在调研过程中,中国各地极具创新性的竹制产品让他深切感受到中国在推动绿色发展方面作出的努力。

  “中国是世界上竹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将竹制品生产技术和竹产业发展经验推广到各国,为加快全球竹藤资源可持续经营、促进竹藤产区减贫作出了重要贡献。”穆秋姆介绍,2022年11月,国际竹藤组织与中国共同发起倡议,在全球深化“以竹代塑”合作,更好发挥竹子在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 作用。目前,该倡议已在喀麦隆、埃塞俄比亚、马来西亚、越南、巴西和厄瓜多尔等6国开展了范围界定研究。

  穆秋姆认真阅读过习近平主席的著作。“习近平主席是一位胸怀天下的领导人,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各国实现共同发展繁荣。”在穆秋姆看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等,为应对全球性挑战提供了方案,有助于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今年1月,国际竹藤组织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国际竹藤组织大多数成员国已经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将直接从这一合作中受益。”穆秋姆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涵盖基础设施建设、绿色转型、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对全球南方国家实现发展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将于今年秋天在中国举办。穆秋姆表示,在中非领导人引领下,双方在中非合作论坛等机制框架内不断深化合作,成果涵盖经贸、基建、民生等多个领域。国际竹藤组织希望通过开展项目培训、加强技术转移等方式提高非洲国家利用竹藤资源的能力。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方已举办40多期竹藤主题的援外培训,来自80多个国家的1500多名学员参加,其中不少是来自非洲国家的学员。中国坚定不移支持非洲国家发展,为双方创造了合作共赢的机遇。穆秋姆表示:“建设美丽中国的相关经验对全球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国推动科学保护和利用竹资源,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供有力支持。”(本报记者 李欣怡)

此措施一经宣布,引来争议无数。

西塞表示:“我可能是罪魁祸首,因为我是教练。当你输球时,我们都会说是因为教练。”

瓦伦西亚当之无愧地被评为本届世界杯第一场比赛的最佳球员。在接受采访时,他激动地说:“我无数次梦想过赢下这场揭幕战,如今成真了,更幸运的是,我还进了球。”瓦伦西亚表示,他和队友还会继续怀揣梦想,“我们知道,接下来的比赛会一场比一场艰难。”

我喜欢看足球赛,家乡大连可以说是名符其实的中国足球城,当年富有胜名的大连万达足球队,曾夺中国甲A联赛的冠军8次,中国足球杯赛冠军2次,中国足球超霸杯冠军三次。我几乎逢场必看,虽然大多是看电视转播,那胜利们喜悦,总挂在我脸上。

世界杯比赛让人激动的

早在今年9月9日,笔者就先行来过一次多哈,出席了本届世界杯决赛场地卢赛尔体育场的启用仪式,提前感受了多哈的世界杯氛围。要说来过多哈多少次?笔者已经记不清了。从2001年跟随中国男足国家队客场参加十强赛与卡塔尔的比赛、第一次踏上这个“弹丸之地”开始,笔者几乎每年都要来多哈一次。特别是21世纪10年代,那时的中国各级国字号队伍经常应邀来到西亚、到多哈参加比赛,笔者都有幸跟随。

蔡依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