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看空中国经济将自毁声誉

来源: 海外网
2024-06-08 11:07:53

  英国Unherd网站12月11日文章,原题:西方对中国经济的看法是错误的  

  翻开一份西方的财经报纸阅读,你可能会觉得中国经济表现糟糕。诚然,中国经济仍然存在问题,但这种看法不 仅是错误的,而且有可能损害英语出版物的公信力和我们的决策者作出理性决策的能力

  上周,中国的物价数据显示出轻微的通货紧缩,西方财经媒体利用这一数据大肆渲染。英国《金融时报》的标题是“中国通货紧缩加剧,经济压力增大”。彭博社称“中国消费价格下降加剧,助长通货紧缩担忧”。中国所经历的轻度通货紧缩确实源于经济结构性问题,尤其是过度依赖投资而对消费依赖不足。然而一旦超过某个限度,这些负面报道就变成彻头彻尾的误导。

  此外,中国的出口数据显示,7个月来首次出口同比正增长。结合服务业数据,这表明中国经济正在广泛扩张。必须强调的是,这并不是名义上的经济繁荣,而是符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身预测的持续增长。这些数据表明,中国今年将轻松实现5%的增长目标,而看空中国经济的人在对中国经济作出判断时似乎忽略了这一预测。

  有传言称,中国的半导体生产可能取得了进展。如果该信息属实,则表明中国的进步甚至超过了此前中国品牌智能手机所采用的7纳米芯片。那款手机曾震惊西方分析师,他们原以为这种技术超出了中国人的生产能力。看起来,美国主导的芯片制裁只会迫使中国在国内开发所需的技术,从而削弱西方现有厂商的竞争力。

  中国经济不会再像本世纪初头十年那样高速增长了。现在,也没有人抱有那样的期望,毕竟中国民众已经变得更加富裕了。事实上,中国政府自己的增长目标也反映了这一新现实。但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一味看空就会无异于自毁声誉。

  去年,中国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在一次采访中说:“我建议国际投资者了解中国的真实情况,了解我们政府的真正意图是什么,不要看太多国际媒体。”对此,瑞银董事长科尔姆·凯莱赫回应说,他和同事们已经不再阅读美国媒体的相关报道。

  西方财经媒体继续鼓吹看空中国的论调,而自己的声誉不受损失的状况还能持续多久?更重要的是,他们认为自己在帮助谁?

  柬中关系发展学会会长、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柬方院长谢莫尼勒向环球人物记者分析:“这预示着中柬关系将在坚持原有基础上更加密切。”

  洪都拉斯政府表示,今年3月中洪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而随着两国互派首任大使,标志着两国关系进一步深化发展。9月7日,首任中国驻洪都拉斯大使于波向洪总统卡斯特罗递交国书。(总台记者 李伟林 马天静)

  10,复兴门东北角的“筑梦未来”花坛顶高8.5米,以中国航天员、空间站为主景,寓意航天强国建设蓬勃发展,助力中国梦早日实现,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宋玮坦言,刚毕业时,她完全没有想过收入的问题,“刚进入一家医院,不论是社区医院还是二三级医院,作为一个新人,收入方面差距不会很大,也不会考虑太多。”

  该人士进一步分析指出,从历史经验看,包括A股在内的金融市场投资者,也确实多次从降准之中获益。2020年疫情以来,此前已历经了8次降准,股市、债市表现总体较好。在消息发布后首日,股市多有走强。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对于习惯了高歌猛进发展节奏的中国人来说,面对低于以往的GDP增速,以及接踵而至的“黑天鹅”“灰犀牛”,也多少会有些不适应。

张品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