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一期课,求职训练营哪能这么“割韭菜”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20 23:37:18

  “60天拿下一份满意工作”“专家3V1.真人代投递”“每周60分钟职业规划聊天”……最近,“陪跑求职训练营”在求职市场上悄悄兴起,引得毕业生趋之若鹜。

  据报道,近两年,“求职”成了一个赛道,不只各种求职机构纷纷冒头,不少个人博主转型求职市场,利用前期积攒的粉丝基础开始承接改简历、就业指导等项目,时机成熟后则仿照机构开设个人“求职训练营”。

  当前,又到毕业季,就业市场竞争激烈,尤其是一些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一些机构趁机推波助澜,煽动就业焦虑情绪,似乎“求职训练营”才是他们的“就业稻草”。

  比如,一些“求职训练营”老师本身就是“离职博主”,可谓“一群失业的人指导求职的人怎么找工作”;还有的机构甚至开出10万元一期课程的天价。

  针对“求职训练营”乱象,求职人员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盲目听信商家忽悠。如选择“求职训练营”,也要先查看对方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与对方签订合同, 避免被坑

  高校和相关部门也要看到,“求职训练营”火爆背后是毕业生就业指导的旺盛需求。高校需重视就业指导,打造专业化师资队伍,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服务。

  监管部门和平台,则需加强对“求职训练营”等机构的监管力度,不能纵容其通过虚假宣传等方式侵犯消费者权益。同时,要对相关不法行为予以严厉打击,加大违法成本,遏制部分商家非法牟利的冲动。

  想到妙瓦底特别乱,阿水有点担心。但 “高总”承诺阿水:从中国到妙瓦底,一定是通过正规签证;来妙瓦底3个月,不管是否培训,都支付给阿水5万块钱,交通费和住宿费另行支付。

  回过头来看,张伟丽打了一场堪称完美的比赛,她规避了一切可能出现的错误,就像赛前她自己描述的那样——不会完全和莱莫斯硬刚,而是刚柔并济,像水一样去包裹对手。

  2020年4月,在辽宁大连务工的赵某找到了一份帮助规划设计师叶某拍摄城市风景照片的“兼职”,本以为是钱多活少的美差,结果对方布置的任务不断加码,要求其拍摄港口中停留军舰进行维护的照片。幸好赵某及早醒悟,才没犯下大错。

  日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家长及未成年消费者,理性看待医美需求。有法律界人士建议,“对于未成年人接受整形项目,有两个特殊性应被列入法律规范,一是纯美容目的整形手段应当原则性禁止,有条件例外;二是宣传和推广,应当避免使用未成年人进行宣传,包括一些在国外已经属于成年但是在中国仍属于未成年人的外籍代言人。”

  为了防止女方发现受骗后报警,导致“投资”平台被警方一窝端,“公司”甚至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可以实现“一个客户使用一个网站”。

  聚餐郊游、观赏歌剧、情感引诱……我某军工集团工作人员,在意大利留学进修期间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罗马站人员渗透,对对方产生心理依赖,步步坠入间谍网。

林妙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