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民主牌”谋“独”挑衅注定徒劳

来源: 新民晚报
2024-06-02 01:00:27

  一是公然割裂两岸同属一中的历史连结。赖清德宣称“1996年的今天,台湾第一位民选总统宣誓就职,向国际社会传达,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主权在民”。其意涵是:1949年退台的国民党政权是一个对台湾实行专制统治的外来政权,随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台湾民主化转型,特别是“直选”制度的落实,该政权已质变为一个在台湾本地化、“主权独立”的新型“民主国家”——“中华民国台湾”。众所周知,无论是“台湾”还是“中华民国台湾”从来都不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因此,赖清德所言“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说法完全与历史事实不符,简直是痴人说梦!另外,该论调将所谓的“中华民国”在时间上缩限于1996年以来,空间上缩限于台、澎、金、马地区,使之与1996年之前的历史割裂开来,从而切断两岸同属一个中 国的历史和法理连结,其政治意图非常险恶,“台独”之心昭然若揭。

  二是大肆宣扬台湾的“民主成就”,鼓吹“民主台湾是世界之光”。赖清德在讲话中声称,“台湾是‘世界民主链’的亮点”,“已经成为全球最蓬勃发展的民主国家之一”,“将持续与民主国家,形成民主共同体”,“让台湾成为民主世界的MVP”,同时鼓吹“民主台湾”是世界和平的“舵手”与“推手”,“推动价值外交,跟全球民主国家肩并肩,形成和平共同体”,等等。通过打“民主牌”,赖清德急于投靠西式“自由民主”阵营,借此鼓吹台湾与美西方在价值观、制度、利益和立场上的共同之处,以期获得他们对台湾的支持和保护。同时,他大肆渲染台湾是西式“自由民主”的“前沿阵哨”,中国大陆解决台湾问题就是改变台海现状、挑战西式“自由民主”。赖清德打“民主牌”,与美国打“台湾牌”两相呼应,二者加紧勾连。

  三是以民主包装“台独”。赖清德声称秉持“四个坚持”,其中之一是“坚持捍卫台湾自由民主的宪政体制”,同时声称“民主自由,是台湾不可退让的坚持”。一直以来,“台独”分裂势力将两岸统一说成是“大陆威权吃掉台湾民主”,将谋“独”说成是“捍卫台湾自由民主的宪政体制”。其目的无非是借助台湾在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上与美国及其盟友的一致性来获取更多支持,同时也妄图获取岛内更多民众对其谋“独”的支持。所谓的“威权吃掉民主”,纯属无稽之谈。一则大陆体制并非威权体制,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二则大陆一直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承诺统一后台湾可实行不同于大陆的社会制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1月2日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所指出:“制度不同,不是统一的障碍,更不是分裂的借口。”

  四是鼓吹根本站不住脚的“台湾2300万人决定论”。赖清德声称“中华民国台湾的未来,由2300万人民共同决定”。该论调旨在借民主和民意为“台独”势力谋“独”作“合法性”注释,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但从人民主权的原意看,在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其主体是该国家的全体人民,这里的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而不是指个体公民或部分公民。“台湾2300万人决定论”的错误,在于把本来属于全体中国人民的台湾有意混淆成了台湾2300万人民的台湾,这是对“人民主权”或“主权在民”理论的断章取义。台湾问题事关国家核心利益和中国人民民族感情。任何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问题,应由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共同决定。

  民主,本是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一种制度安排或手段,却被“台独”势力用作谋“独”的挡箭牌。其实质是以民主权利切割国家主权,以少部分人的“民意”来对抗全体中国人民的“公意”,这不符合人民主权的逻辑,是对民主的歪曲和背离。民进党当局的行为是借用民主制度的某些“天然局限”,打着民主的旗号来操纵民意,进而实现“台独”野心。对此,广大台湾同胞须擦亮眼睛,明辨是非。

  (作者王英津为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两岸关系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再次,解决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也需深化改革。现在中国经济遇到的很多问题是体制性、结构性的,反映出在目标多元的背景下,体制机制、治理效能跟不上形势发展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加快改革、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势所必然。

  郎朗是第一位受聘于世界顶级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美国五大交响乐团的中国钢琴家,是历史上最年轻的联合国和平大使,在奥运会开幕式、世博会开幕式以及三次格莱美颁奖礼上奉献了无与伦比的精彩演奏。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南宁2月10日电(陈腾飞 叶杰锋 苏杰)广西海警局10日通报,连日来,该局执法人员在广西北部湾海域查获多起涉嫌走私案件,抓获涉案嫌疑人4名,查获涉嫌走私冻牛肉1.64吨、水果40余吨,查扣涉案高速摩托艇一艘、木船两艘。

  数字经济促进共享发展、协调发展,激发社会发展活力。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共享发展和协调发展。近年来,数字政府、数字惠民服务、数字乡村、数字医疗发展成效显著,推动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可及,让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数字经济发展带来创业型就业的新方向新场景,催生出一批灵活就业岗位和多种新就业形态,既为保障城乡劳动力就业创业开拓更大发展空间,也为欠发达地区提供新的发展机遇,有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沉默之墙”

  中共二十大报告已经明确,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因此,未来30年中国改革必须始终服务于高质量发展,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傅思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