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观平:把握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方向

来源: 顶端新闻
2024-06-15 00:39:36

  发展新质生产力,落脚点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要一体化推进部署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让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互促进、同频共振,在生产中不断优化生产要素,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跃迁。

  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分业施策是关键。从产业划分看,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都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不少传统产业经过技术改造也能产生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是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且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要巩固我国既有优势领域,激发涌现更多代表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中国制造”名片。未来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方向,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关键,要瞄准前沿领域,加强技术研发,为形成新质生产力预留更多空间。

  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是当务之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是发展 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应全面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补齐短板,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提升基础零部件、基础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等基础产品质量和竞争力;拉长长板,在已具备一定规模和技术优势的领域,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锻造新板,加快建设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落地。

  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重要抓手。牢牢咬住高端化,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加强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研究。用好智能化手段,利用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推动产业数字化;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数字产业化步伐。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应有之义,既要发展新兴的绿色低碳产业,也要加快传统产业产品结构、用能结构、原料结构优化调整和工艺流程再造,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strong>在传承创新中展现非遗光彩(新语)</strong>

  春节过后的“抢人大战”,在疫情之前也上演过,但今年“战况”尤为激烈。一方面,是由于疫情期间有不少工人流失,正常的招工渠道也被迫中断,导致用工缺口大、招工难;另一方面则是随着防疫政策优化、稳增长措施发力,拼经济成为各地的重要目标,而这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资源作支撑。

  据外媒描述,基辛格在演讲最后部分提到的美国面临挑战,包括所谓“中国的雄心”、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的特别军事行动,以及中东的不安局势。用他的话说,那里存在着研发出“世界上最具毁灭性武器”的风险。基辛格还提到了人工智能,警告称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人类意识本身”。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8/45/5315969507519991037.jpg" alt="外媒看中国国际舆论场中的中国热词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30207180613" />

  在不断推进非遗项目全方位、立体化、覆盖式的保护工作中,非遗的时代性、教育性等功能也得以发挥,让人们得以更好感受非遗如何在当今社会发挥作用,助力讲好中国故事。通过对传统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非遗得以融入现代生活、展现当代价值,更好地拥抱新生活、新时代。

  “未来的旅游目的地也一定是文化高地,没有文化吸引力的城市和乡村无法建成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并持续吸引外来游客到访。”戴斌指出,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可触可感可体验的文化才是游客需要的文化。

陈嘉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