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东乡姑娘蓉城“创业记”

来源: 中国文明网
2024-05-30 15:27:11

  中新网兰州5月29日电(艾庆龙 马正海 马金宝)“蓉城的春日,是梦想与味蕾共舞的季节。”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青龙巷的“西遇忆品”餐厅,张兰梅以一身朴素而不失雅致的装扮,和那抹温暖人心的微笑,悄然成了这美食之都里的一抹亮色。她穿梭于饭店之中,流利切换着普通话、四川方言乃至东乡语,与员工和顾客交流。

  张兰梅的故事,始于甘肃临夏州东乡县北岭乡。在那里,她与许多山里的女孩一样,曾面临着生活的困顿。然而,命运的绳索在她与同乡青年马路退的相遇中悄悄松绑。

  婚姻不仅是情感的结合,更是两人携手走出困境的起点。面对生活的重压,他们勇敢地踏上外出务工的征途,从新疆的棉花田到江苏、陕西的餐馆,每一步都写满了辛劳与坚持。曾因不适应地方饮食而引发的健康危机,成为他们命运的转折点,激发了掌握一门手艺、改写未来的决心。

  决定投身餐饮,夫妻二人便分工协作,马路退在拉面技艺上迅速成长,而张兰梅则在琐碎的厨房工作中不断积累,从观察到实践,她凭借对食物的敏感和不懈的努力,掌握了炒菜的精髓。两人携手,从小拉面馆到特色餐馆,每一次尝 试都是对未知的探索,也是对梦想的坚持。

  近年来,东乡将美食产业作为支柱与核心产业来大力推进,制定出台了多项支持和奖补政策,以东乡手抓和东乡贡羊为主打品牌的美食产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期。

  张兰梅抓住机遇,开设了主打东乡美食的“西遇忆品”餐厅,逐步扩张,建立起覆盖多区域的餐饮版图。

  在张兰梅的引领下,“西遇忆品”不仅是一家餐厅,更成了东乡女性展现自我、实现价值的舞台。超过50名东乡族妇女在这里找到了归属,她们当中既有经验丰富的长辈,也有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共同用传统技艺烹制出一道道家乡美味,赢得食客的赞誉。

  在制作馍馍的“高手”马麦热也看来,张兰梅的故事,为众多东乡妇女点亮了希望之光,让她们相信,依靠双手和智慧,可以在餐饮业乃至更广阔的天地中实现自我价值。(完)

  只有投入,没有回报,在拥有足够的粉丝和流量以前,他们需要熬过漫长的启动期。2020年,孤注一掷的五个人,只能靠打零工来维持运转。卸一吨货,价钱最好的时候,也只有47块钱。最险的一次,几个人一起从车上跌落,摔得好几天都走不了路。“我们干日结,纯苦力。”杨小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另一个难题来自物流。定西偏远,物流成本高,再加上西部电商发展整体滞后,导致分拨中心等基础设施容量和效率都受到限制。“西安、郑州的分拨中心比较大,一天几百个挂车都能中转过来,但西北这边,哪怕只有几十个挂车,人手设备也跟不上,货总得在那里压个四五天。”杨小强坦言。

  安国市是国内北方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7月下旬,《中国新闻周刊》走访了安国数字中药都、安国国际会展中心的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

  [环球时报-环球网报道 记者陈青青]在7月27日举行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中国在今年10月份要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俄罗斯总统普京是否要访问中国?外交部能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吗?

  他们栽在熟悉的苹果上。读书时就卖过的花牛苹果,直播间的销售足够好,可由于苹果抢手,头一天的成本价格还是一斤六七毛钱,第二天就涨到了一块五一斤。农产品利润本就微薄,“一斤涨个几毛钱,就赔完了。”杨小强回忆。

  <font><font>国务院副总理、中法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中方牵头人何立峰</font></font>与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数字主权部部长、对话法方牵头人布鲁诺·勒梅尔共同主持对话,两国高级官员出席会议。

陈嘉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