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糖画非遗传承人40载坚守 让“甜蜜”艺术焕发新生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01 02:09:48

  中新网南昌5月30日电(卢梦梦)在江西省南昌市南昌县幽兰镇的街道上,人们经常能 看见一个老人,他可以用糖在石板上绘制出龙、虎、花、鸟、蝴蝶等各式各样的图案,且惟妙惟肖,深得人们喜爱。他就是南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幽兰画糖人制作技艺”的代表性传承人、南昌市南昌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龚保新。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糖来作画,是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的传统手工技艺。今年60岁的龚保新是土生土长的南昌县幽兰镇牌坊村人。1984年,为了改善家庭生活,龚保新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跟着自己的表哥学习画糖画。

  有时,为了一个简单的线条,龚保新要花费好几个小时甚至一整天来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积累,龚保新从最简单的线条操作,到熟练选用糖块、熬糖、勺绘图案,再到后来有了自己的探索和创新,慢慢做出了名气,生活也得到了一定改善。

  多年的技艺沉淀,让龚保新对糖画技艺的态度慢慢有了转变,从最初为了讨生活到对糖画由衷地喜爱,使他在糖画技艺上有了极大提升。他结合传统,不仅创新丰富了糖画的题材和内容,还在熬糖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

  “熬糖是门技术活。糖要熬得不冷不热,太热了会焦苦,太冷了不成形。我们熬糖的原材料是祖辈流传下来的家传配方,画出的糖画甘甜美味、香脆好吃,不仅成型快,且不易融化,便于保存,很受孩子们喜欢。”龚保新介绍。

  “众所周知,我们传统糖画的题材有人物、飞禽走兽、文字等,我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立体糖画,如立体飞机、立体鱼、立体眼镜等。”龚保新告诉记者,他还做出了可以装裱保存的糖画,让糖画不再是单一的美食,还可以成为一件艺术作品。

  如今,为了促进糖画技艺传承,让更多人了解糖画、喜欢糖画,龚保新在征得家人同意后,拿出自己大部分积蓄,专门用于糖画技艺的宣传、教育。“我在摆摊制作糖画时,只要有人感兴趣,我都会仔细为他们讲解。如果有人愿意来学,我都会免费传授糖画制作技艺。”龚保新表示。

  龚保新说,他很喜欢手把手教人学画糖画的感觉,那一勺一铲,是一种传承的踏实和希望。谈到未来,龚保新表示:“我要努力把这门‘甜蜜’的传统手艺好好传承下去,让糖画艺术焕发新光彩。”(完)

  自那以后,自称“宅男”的悠史,几乎每隔一个月都从关西乘坐新干线专程去上野动物园看大熊猫。为了记录下大熊猫成长的过程,他购入单反学习摄影,“香香睡觉的样子、啃竹子的样子,眼睛、脚底、指甲等细节都拍下来了”。

  支持全球常规武器军控进程。支持在尊重非洲国家意愿的前提下开展中国、非洲、欧洲轻小武器管控合作,支持落实“消弭非洲枪声”倡议。积极开展人道主义扫雷国际合作及援助,为雷患国家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

  2017年12月19日,香香首次对外开放参观,这也是上野动物园时隔29年再次展出熊猫宝宝。参观采取抽签制,首个周末的入场券抽选倍率达到144倍。在大阪读大学的悠史因好友中签两张票,被拉去上野动物园看大熊猫。“她趴着刚睡醒,懒洋洋的,可爱到令人窒息。”悠史对澎湃新闻说,他不会忘记第一次见香香的样子。

  随着国内各家船厂订单增多,“提高生产效率”成了不得不解决的现实问题。当时中国占据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劳动效率低、造船周期长,仅为日本劳动成产率的1/23。

  亚洲金融危机悄然爆发。大型企业倒闭、工人失业,连续七年高速增长的世界造船量迅速转为萧条。船价下跌严重,以7.0万吨巴拿马型散货船的成交价为例,每艘从3300 万美元跌破 2000 万美元。日、韩船厂利用货币贬值的优势,在新船成交量持续减少的情况下,压价抢单,以扩大出口,使国际船价进一步下跌。

  尽管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包括日本在内的多国科研人员都在为研究和保护大熊猫而努力,比如美国动物学家乔治·夏勒,这个名字在中国的大熊猫及野生动物保护界几乎无人不晓。1980年,他接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委托来到中国参与“熊猫项目”,与熊猫专家胡锦矗等中国同事一起,在四川的深山竹林里进行了长达5年的熊猫研究,通过无线电监听、山林徒步,追踪和观察野外大熊猫,深入研究大熊猫吃过的笋和竹子。

林凯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