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从快递到空中巴士 无人机民用或迎繁忙天空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06 15:31:09

  中新社南京6月6日电 题:从快递到空中巴士 无人机民用或迎繁忙天空

  作者 肖玉笛

  在船上急需补给怎么办?只要手机下单,“江上快递员”就带着物资,“振着翅膀”穿越长江,一路送到甲板上,每单运送费十几元人民币。记者近日来到南京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看到实时监控大屏上黄蓝橙等各种颜色的航线正密密麻麻地钩织着一张低空经济网络。

  跟随工作人员的鼠标,记者清晰地看到每一架无人机的型号、飞行轨道、速度以及高度。其中一条蓝色的航线是今年开通的血液运输线。无人机从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穿越长江,运送至浦口区人民医院,仅需16分钟,比非高峰期的驾车时间缩短了近一半。这条线上的无人机,已经多次和生命赛跑。

  据介绍,目前已实现的场景应用还包括长江巡检、城市综合治理等。“它们不仅是人的眼睛,还是大脑。”在算法和人工智能的辅助下,无人机在巡检时能判断 船员的违规行为,实现自动跟踪到船。

  无人机能否载人?工作人员点开一条正在规划的橙色航线—“空中巴士”,其起点为南京低空经济产业园,终点是南京北站。目前研发的这款无人机一次能载5人。前来参观的人们感叹道:“未来,我们或将看到一个‘繁忙的天空’”。

  日前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指出,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了5059.5亿元人民币,增速达33.8%。乐观估计,2026年低空经济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人民币。

  江苏南京无人机基地里,几位学员正在学习操作无人机。江苏民航无人机培训中心主任王慧透露,在该中心,今年1月到5月参加民航无人机执照考试的人数已经达到3000人左右。其中有无人机相关专业的学生,也有消防、公安和测绘等行业从业者,他们大多选择考取“超视距驾驶员”。据悉,持有这一证件可申请作业空域。

  现场一名学员说,他之前做无人机结构方面的工作,4天前刚开始学习无人机操作,感叹无人机很难飞。但吸引他的原因在于这个工作的市场需求紧俏,以及对他而言的可观收入。(完)

  “大熊猫‘小丫’没了,真的假的?”近日,关于大熊猫小丫去世的话题引发网友讨论。网友在晒出“小丫”走红的丸子头网图时,也晒出了陕西省林业局关于“小丫”去世的回复。回复显示,“小丫”于2022年6月12日死于尿毒症。

  王贻芳建议,应给予科研单位充分自主权,将科研经费具体分配、使用权下放给研究机构。只有研究所自己才有专业能力判断,什么是领域内真正前沿和重要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从0到1”的原创性项目?站在整个机构统筹的角度,什么是未来3~5年或5~10年应该重点聚焦的方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应由所长充分征集科研人员的建议,并平衡好各方不同需求后再确定。“对基础研究机构而言,必须要有相当比例的项目非常具有前瞻性,但目前所里没有一个明确的战略聚焦方向,每个课题组都是直接和科技部、基金委签合同。”

  从研发投入总量看,2022年,中国研发经费(R&D)投入规模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其中,基础研究经费支出为1951亿元,占全部研发经费的比重为6.32%,相较十年前的4.8%,已是一个很大的提升,但仍远低于主要发达国家15%~25%的平均水平。王贻芳认为,中国基础研究的问题,一方面与总体的投入比例不足有关,更关键的症结在于,6.32%的经费也没有得到相对合理的分配,造成经费的使用效益不高。

  李亮认为,这是一种很有益的尝试,但步子仍迈得太小,每年通过的原创推荐项目很有限,“多数通过的项目背后都由院士推荐和支持”。杨卫建议,基金委应继续夯实推荐者的责任,进一步扩大项目资助额度,容忍一定的失败率,并采用滚动式支持,“重点不在于你支持了多少项,而是确实支持了一些好的项目”。

  201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制定“十三五”规划时,杨卫曾提出了对中国基础研究的三个总体目标:2020年达到“总量并行”,学术产出和资源投入总体量与科技发达国家相当;2030年达到“贡献并行”,力争中国科学家为世界科学发展作出可与其他科技强国相媲美的里程碑式贡献;2050年达到“源头并行”,对世界科学发展有重大原创贡献。

  马尔斯在报告发布后对记者说,由于“中国对南海的主权主张威胁到印太地区基于规则的全球秩序,并对澳大利亚的国家利益产生不利影响”,澳大利亚需要在国防上投入更多资金,制造弹药并发展打击远程目标的能力。

王怡以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