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落户甘肃

来源: 金台资讯
2024-05-23 20:48:57

  中新网兰州5月23日电 (记者 丁思)22日,寒区旱区生物考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揭牌仪式在兰州大学举行。该基地由兰州大学和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申报。

  基地将以“面向国家需求、引领科学前沿、服务区域发展”为宗旨,推动骨骼和沉积物古DNA分析、古蛋白分析等分子生物方法在考古与古人关系研究中的技术突破,为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国家起源发展方面取得突破。

  甘肃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之间的过渡地带,也是西北地区寒区、旱区的重要分布区域,是人类迁徙扩散的重要通道和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枢纽,在人类演化和环境适应能力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长达几十万年的人类活动在中国西北地区留下了大量人类活动遗存,为研究人、农作物、家养动物如何在扩散过程中适应和影响干旱、寒冷、高海拔缺氧等极端环境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兰州大学环境考古团队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围绕人类起源与扩散、农业起源与传播、社会复杂化与国家形成、人类生存环境重建与人地关系演化等重大科学问题,在甘肃大地湾、齐家坪、磨沟、西城驿、马鬃山玉矿、圪垯川、南佐、白石崖溶洞遗址等开展大量调查、发掘、研究工作,推出系列重要科研成果,为回答好中华文明起源、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内在机制以及各区域文明演进路径等重大问题作出了积极贡献。

  兰州大学的环境考古研究脱胎于兰州大学自然地理专业。经历30年的发展,在平台建设、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建成光释光测年实验室、同位素食谱分析实验室、古蛋白分析、骨骼古DNA分析、沉积物古DNA分析、动物考古、植物考古实验室等。

  该研究团队聚焦农业起源与传播、史前人类向青藏高原扩散和定居的过程与动力、欧亚大陆东西方文化和人群交流历史、丝路文明演化与气候变化关系等国际前沿问题,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和省部级奖励。近十年来,一系列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Science及子刊系列、PNAS和Science Bulletin等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刊物上。

  据基地主任、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教授杨晓燕介绍,该基地将聚焦前沿科学问题,通过研究人、农作物、家养动 物在扩散过程中对中国西部寒、旱及高海拔缺氧等极端环境的适应过程,深刻理解人类对环境的文化和行为适应历史,并以此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建立环境考古原始创新策源地和交叉学科高水平人才培养基地。(完)

  库尔班江·艾海提是柯坪县靠着骆驼致富的众乡亲之一,他家的13峰骆驼正处在产奶期,每天30公斤驼奶,一天下来有近千元收入,骆驼养殖为他和家人带来不小的收入。

  圣地亚哥市居民洛丽琳(Lorilyn)带着小儿子芬恩(Finn)兴致勃勃地参加春节庆祝活动,3岁的芬恩对毛绒兔礼物爱不释手。洛丽琳告诉<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她的大儿子前不久在学校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上表演了舞狮,春节文化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完)

  北京时间2月5日15:00,“四海同春”2023全球华侨华人新春云联欢将正式面向全球播出。明星大咖、海外华侨华人将共同献上精彩节目。你最期待谁?

  今年1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以后,返乡之路更顺畅了,人们回家团圆的心理更加迫切,这一定程度导致企业用工紧张局面在今年年初尤其突出。

  作为起步较早、基础建设水平较高的城市,上海算力网络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在技术基础设施和算力能力方面,早在2000年就已投入建设了上海超算中心。目前,上海主要以政企合作的方式开展算力网络的建设工作。比如,2022年,全国设计峰值算力最强、总投资约56亿元的人工智能计算基础设施商汤科技人工智能计算中心也于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投入使用,这个亚洲最大AI超算中心之一的AIDC总算力达到3740PFLOPS,将承载长三角地区开展大规模人工智能研发和产业化重任。同时,位于上海松江经开区西部园区的腾讯长三角人工智能先进计算中心及生态产业园区也正在建设之中,全部建成后服务器数量将达到80万台,算力将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算中心的10倍。

  寒风呼啸,吹乱了头发,眼前的姑娘顾不得去整理,她熟练地支起三脚架,架好便携式手持气象仪,认真记录下风向、温度、湿度等监测数据。“这些数据,就像长城的‘脉象’,是做好保护的依据。”她说,在甘肃嘉峪关市从事田野长城保护3年多,这是她第四十六次来到万里长城第一墩——明长城西端起点。

张雅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