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调研行)1克棉织500米纱线 中国百年纺企何以引领行业潮流?

来源: 36氪
2024-06-03 16:59:11

  中新网无锡6月3日电(记者 唐娟 魏园)太湖之滨,一家拥有百年历史的纺织企业正以智能化改造引领行业潮流。6月2日,中新网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江苏采访团走进无锡一棉纺织集团有限公司。

  “我们现在所在的车间,量产的就是世界上最细的纱线,它能细到什么程度?1克棉花能织出500米的纱线,这就是300s特高支纯棉纱线。”在无锡一棉的生产车间,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蔡赟向记者介绍着棉纺行业的“奢侈品”。

  在运转的纺织车间,一排排机器前只能看到几个工人,实在让偌大的车间显得有点冷清。蔡赟说:“几十万个传感器构建了一个智能化生产线网络,生产状态、产品质量和机组用电信息等生产数据都能在终端大屏上一目了然,每万锭用工10人以内,已经不是一句空话,它代表着中国纺织行业最领先的技术水平。”

  无锡一棉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19年,它见证了无锡乃至中国纺织行业的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无锡一棉同样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然而,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一棉成功实现了从传统纺织到现代化智能制造的华丽转型。

  智能化改造是无锡一棉转型升级的关键,这为企业带来了切实的效益:生产效率提升了15%、运行成本则降低了11%、劳动强度降低30%。同时,无锡一棉的转型还赢得了江苏省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江苏省工业互联网发展示范企业(标杆工厂类)、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管理创新成果大奖”等多项荣誉。

  以技术革新为核心,无锡一棉不仅为全球纺织行业的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更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300s特高支纯棉纱线在这里实现量产;100s以上特高支纯棉纱线在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国际众多知名成衣品牌纷纷选用无锡一棉的面料;其输出技术在埃塞俄比亚德雷达瓦国家工业园投建的纺织工厂更是国际合作的典范。

  无锡一棉 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纺织行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这家百年工厂以其不断创新的精神,成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典范。(完)

  汪文斌:日前,秦刚外长在同非盟委员会主席法基共同会见记者时强调,没有非洲的和平与发展,就没有世界的稳定与繁荣。非洲需要的是团结合作,而不是阵营对抗,任何国家、任何人都没有权力强迫非洲国家选边站队。非洲应该是国际合作的大舞台,不是大国博弈的角力场。如果有竞争,那就比一比谁为非洲和平发展、谁为非洲争取国际治理议程中更大代表性和发言权做的实事更多。

  即便平安到达美国,不少移民仍然面临着悲惨境遇,他们不得不蜗居在营地里,靠沿街乞讨勉强为生。《纽约邮报》曾刊文揭露了美国纽约州部分移民的悲惨现状:在美国纽约州汉普顿,一栋栋豪华别墅附近的树林中隐藏着一个个移民营地。住在这里的都是为富豪们修建草坪、粉刷豪宅的移民。他们通常挤在临时棚子里,躺在破床垫上甚至席地而睡。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拉萨1月13日电 (记者 赵朗)记者13日从西藏自治区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获悉,今年西藏计划安排137亿元(人民币,下同)资金,实施21项民生实事。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3日电(记者 邢翀)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月13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福建民企善观时变、主动求新,是福建建设“民营经济强省”的优势和后劲所在。去年以来,九牧、网龙等福建民企主动出击,抓住产业数字化机会,寻求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逆势增长”。

  拥有文化底蕴和淳朴民风的赵庄村,曾是省级贫困村。如今村里成立了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了500亩艾草种植基地、近千亩林果基地,建立了农副产品加工厂、农副产品展销中心,采摘休闲游和研学游逐渐兴起。同时,该村还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

林乃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