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昕生:中国全面依法治国为国际人权保护事业注入新能量

来源: 好奇心日报
2024-06-24 11:46:56

  中新网合肥6月21日电(记者 张强 张俊 韩苏原)联合国人权理事会咨询委员会专家、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刘昕生21日说,全面依法治国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法治建设,深刻反映了中国在不断探索发展,不断创新适合中国国情道路的历程,创造了人类法治文明新形态,不仅改变了中国,而且深刻影响世界,为国际人权保护事业注入新的能量。

  当日,由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全面依法治国与人权保障”专题研讨会在安徽合肥召开。来自中国多个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人权领域专家学者和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理事、特邀理事等近百人参会。刘昕生在会上作大会发言。

  刘昕生介绍,法治是实现人权的基本途径,人权保障是法治追求的目标。以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为内容的全面依法治国,成为中国向全世界推出的实现人权与基本自由,充分实现国家发展的重要经验。

  刘昕生表示,实现全面人权法治保障是中国向国际社会展示的新形象、新经验,是中国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人权事业发展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可持续的人权发展道路。这一经验和道路为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在人权保护方面的学习借鉴。

  刘昕生说,近年来,中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了“发展促进人权享受”和“开展国际合作促进人权”两项决议。中国政府积极参与国际人权法治体系建构,深入开展立法、司法和执法领域国际合作,认真履行国际人权义务,坚定不移推进世界人权事业健康发展,全力维护联合国多边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

  据介绍,在中国政府的努力下,维护和平守护人权,实现发展推动人权,消除贫困保障人权,平等交流促进人权,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中国加强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人权的努力,也是这方面的重要内容。这对坚定中国人权自信、 提升中国国家影响力、构建人权话语体系、掌握国际人权保护的话语权,具有重要意

  刘昕生认为,中国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发展促进人权,全面依法治国,走出一条顺应时代潮流、适合本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全球人权治理和国际合作,开展人权交流,为全球人权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同各国民众一道共建美好未来。(完)

  围炉煮茶,香暖彼此的同时,作为一种大众消费新选择,火出圈的背后,有怎样的营销逻辑?如此爆款的生意能火多久?对此,记者采访了相关从业者和专家学者。

  其次,要靠数字化转型提升用户体验。比如当下流行的互联网健身房模式,实现用户按次付费和场地自选。同时,身体数据、运动数据得以有效利用,还可以满足社交需求,实现从线上到线下完整的服务闭环。没有私教推销,没有巨额年卡,用户对健身机构“跑路”的担忧降低了,信任感也就提升了。

  如今,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已有43名专兼职法制员、41名公职律师、11名法律顾问,57人通过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近4年来,行政执法工作保持“零安全事故、零有效投诉、零行政复议、零行政诉讼”,打造出新时代移民管理基层法治建设的新标杆。

  孟繁华感慨,现代文学从鲁迅开始就写乡愁,到沈从文,到七八十年代之交的新乡土文学,到脱贫攻坚,再到新乡村计划,生活一直在发生变化,生活的观念和生活的力量要大于创作者思想的观念和力量。如果这个看法能够成立的话,乡土文学可以一直写下去。他认为,“乔叶的《宝水》写出了和过去乡土文学不一样的东西,这个不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小说里面的人物是逆向而行的,从城市奔向乡村。”

  司令部还表示,此类试射已经进行过三百多次,这次试射“并不是当今世界大事(造成)的结果”。

  “津治通”全市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自2019年9月20日全面应用以来,目前已在天津市16个区、282个街道(乡镇)级战区和6283个社区(村)级“战区”、21408个全科网格实现全面贯通,累计办结社会治理事件近1600万起,是由天津市委网信办、天津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建设的市、区、街镇、村居四级一体化社会治理信息化平台,整合党的建设、综合治理、数字城管等现有信息资源。该平台以全科网格事件协同处置为核心,依托网格化机制和信息化手段,依据9大类239小类社会治理事项清单进行快速任务分发,及时解决城市管理、市容环境、公共安全、城市设施治理问题,实现平台受理、分析研判、分流交办、全程监督、评价反馈等功能。

吴明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