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王可然:在中法文艺交往中“发现彼此”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6-02 22:10:56

  中新社北京5月27日电 题:在中法文艺交往中“发现彼此”

  作者 王可然 央华戏剧创始人、艺术总监、导演

  法国文学作品《悲惨世界》可谓家喻户晓。今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由中法两国艺术家们共同打造的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在中国全国巡演。

  央华戏剧是民营“戏班子”,做艺术戏剧需有探索和坚守,用最佳的工具给观众带来优秀艺术产品。多年来我们与众多海外艺术家展开合作,和法国人、瑞士人、俄罗斯人、埃及人等都发生了很深的交集。“东西问智库”以“发现彼此:中法建交60年”为主题举办对话活动,我们在戏剧创作中同各方合作,也是“发现彼此”的过程——既要发现彼,也需发现此,否则平等无从谈起。

  为中国观众做戏剧,若其无法获得被尊重感、被遵从感,作品就会被推翻,换言之,票房就不可能实现。民营戏剧产业要靠一个个观众、一张张票活下来,必须尊重此地的观众,并用全世界最好的 工具来实现。

  创作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时,在导演选择上我们有两个方向。一是请中国导演负责,二是找外国导演。最终我们顺利邀请到法国国家人民剧院院长、著名戏剧导演让·贝洛里尼执导。但在合作之初,他对中国版本的《悲惨世界》能否前往其剧院演出表示怀疑和婉拒。我们重要的合作伙伴,法国蒙彼利埃演员之春戏剧节,在沟通过程中全力以赴,但同样拒绝这部戏今年去法国演出。

  《悲惨世界》蕴含着强大的人性和人道主张,这也是我们选择这部作品的理由之一。即便如此,不少法国朋友向我们透露,如今的法国观众却不接受这样的作品了。在一年多的合作沟通里,我们逐渐了解了他们的想法。法国的剧院虽由政府补贴了大部分,但依旧需要观众买单。在这些剧院看来,当下法国的主流观众不再会为一部经典的、支撑了西方文明制度基础的文学作品所影响;经典的文化哲学难以解释如今种族、道德、民族在欧洲分裂的现实。

  然而,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在中国首演的第一天,法国国家人民剧院态度就发生了转变,邀请我们过去演出。随着这部戏剧在中国完成创作,其影像资料回到法国,我们陆续接到五家法国剧院的邀请,希望我们前去表演。同时还有别的欧洲国家表示欢迎。今年11月,中文版话剧《悲惨世界》将在法国国家人民剧院演出。法国剧院之所以改变态度,决定引进这版话剧,在我看来,是因为我们共同做出了世界观众如今依旧需要、技术上依然有高度的作品。

  今年,著名作家莫言首部原创话剧剧本《鳄鱼》由我执导,在中国首演。我邀请了法国团队给我们做舞美。他们做了三版,最后我们还是决定使用中国本土团队的方案。法国团队的思维模式立足于他们的社会发展环境,面对一切严肃的东西,定要用摧毁严肃的方式来完成。但在中国,多数观众依旧享受经典主义的社会观赏过程,难以接受整个舞美都用滑稽、漫画的方式来呈现。所以,我们用了中国的舞美方案,但请法国团队负责美学把关。我们设计楼梯、舞台和窗户等,他们把关其质感。在彼此融合的过程,实现了双方均满意的效果。

  戏剧最重要的努力是行动,行动的方向是让大多数中国观众和法国观众都接受。这两件关于戏的小事也是中法交往中“发现彼此”的剪影。(完)

  受访者简介:

  王可然,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艺术总监、导演,从事戏剧行业近二十年。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被《中华儿女》评为“拓展中国戏剧世界格局的领军人”,2021被法兰西共和国授予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出品、监制、制作、编剧的作品已超过 50 部,其中包括《陪我看电视》《宝岛一村》、央华版《如梦之梦》《让我牵着你的手》《海鸥》《冬之旅》《乡村》《新原野》等众多经典作品,覆盖观众 400余万人。

  英中贸易协会中国区负责人汤姆·辛普森对法新社记者说,这一宣布“非常、非常受欢迎”。瑞士《新苏黎世报》网站27日报道,瑞士国家旅游局称,中国逐步开放边境是人们期待已久且非常受欢迎的一步。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题:团结奋进,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令海外中华儿女深受鼓舞

  “在长长的抗疫隧道里走了3年,我们即将走出隧道,空气、阳光、自由自在的旅行,都在等待着我们。”12月12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在“华山感染”公众号发文写道。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江西湖口12月31日电 (记者 李韵涵)位于江西省湖口县的长江鄱阳湖水生生物保护中心31日建成正式启用,该保护中心包含中华鲟鱼等120余种和12000尾生物及珍稀物种标本,是中国首家综合性淡水鱼科普馆。

  今年11月底,该中心开辟高校优秀科技成果展示专栏,助力高校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目前,已上线展示和推荐的高校,包括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等。

  关于C罗的下一站在世界杯开赛前便早有流言蜚语。当他未经曼联同意接受采访并公开指责球队,最终与曾经亲密无间的队伍不欢而散,结局或许早已注定。

陈珮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