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内蒙古:预计到2030年将完成9700万亩治沙面积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08 22:43:53

  国新办7日就“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举行发布会。会上,有记者提问: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也是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重要地区。能否介绍一下自治区在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方面取得的一些进展成果?

  “国家‘三北’工程沙化土地治理,各个媒体都很关注,实际上最大的任务量是在内蒙古。”王莉霞介绍,内蒙古是我国治理荒漠化的主战场,主战场就要打主攻,内蒙古闻令而动、迅速行动,去年完成防沙治沙的面积有950万亩,完成了年初计划的1.5倍,预计到2030年将完成9700万亩的治沙面积,不仅要给沙地披上绿色的“防护服”,还要打造超级“碳库”和纯净“氧吧”。

  比如毛乌素沙漠面积比海南岛还要大,现在80%的沙漠化身为绿色宝地,绿色版图向南推进了200公里;库布其沙漠面积有2115万亩,现在已经超过40%披上了“绿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为“全球沙漠生态经济示范区”。巴彦淖尔市的磴口县,西临乌兰布和沙漠,在沙漠的东缘建了一条林带,这条林带长154公里、宽100米,使得沙漠东缘后退20公里,每年向黄河的输沙量减少 了九成多。

  王莉霞表示,今年内蒙古把防沙治沙和新能源发展结合起来,实施了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规划配套新能源装机超过1亿千瓦。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就在库布其沙漠的北缘、黄河的南岸规划建设长400公里、平均宽5公里的“光伏长城”,通过防沙治沙和光伏一体化工程的推进,让黄沙变“绿野”、变“蓝海”。

  内蒙古还全方位调动企业、农牧民和社会组织的积极性,现在已经有几十家央企、国企和民企参与进来,全区上下掀起了防沙治沙的热潮。特别是各地通过多种方式带动广大群众投身到治沙事业。像分布着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的阿拉善盟,大规模建设梭梭、肉苁蓉、锁阳等沙生中药材生产基地,带动当地农牧民致富,特别受群众的欢迎。

  近日,一波“提前还贷潮”在年轻人中盛行。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4/55/1485261576427775423.jpg" alt="" />

  继续向沙漠深处前进,眼前最有趣的地貌是红柳包,它们孤立高大,像一处处破败的烽燧。

  王水晶驾驶着一辆新能源汽车,一个月五六千元人民币的收入,让他觉得很知足。出生在当地农村的王水晶,祖辈依靠种植土豆等农作物养家糊口。每年约5个月的存雪期,过去冬天“几乎没事干”,只能在附近打零工贴补家用。

  3日下午,在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陈振林的陪同下,克勒希·乔鲍一行调研了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信息中心等单位,近距离了解中国气象预报服务业务、水文气象业务、气候预测与应对气候变化、风云气象卫星全球服务、全球气象信息共享与气象大数据应用等工作,并与工作人员进行交流探讨。

  尽管AR产品呈现爆发的趋势,但不少行业人士认为,当下的AR眼镜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下一代计算平台,只是迈出了可穿戴设备的第一步。

张景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