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健康丨专家:器官移植患者定期随访面临现实困境

来源: 气象小秘书
2024-06-14 07:34:44

  中新网6月12日电(记者 张尼)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完成器官移植手术2万余例,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亚洲第一。不过如今在我国,移植后不依从性一直是一个持续存在的挑战。

  6月11日是第八个中国器官捐献日。当天,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新生会“携手十年,再谱新篇”10周年庆典在北京举办。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随着我国移植 技术不断进步,手术成功率和短期生存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然而,成功的移植手术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移植患者长期生存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排斥反应、感染、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等,需要患者长期、定期随访。

  “曾经就有一位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后因为没有坚持规律服用抗排异药物以及定期随访,在手术后又出现了肝功能异常。”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肝移植中心教授陈虹在活动上分享了一则案例。

  陈虹表示,术后随访是监测患者长期健康的关键环节,有助于早期发现并处理移植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同时,随访也为医生提供了宝贵的临床数据,对于改进移植手术技术、优化患者护理方案以及推动移植医学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泌尿外科教授王伟强调,患者自我管理是术后长期管理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医生在随访时除了给予患者医疗上的帮助,还会给予患者生活方式、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包括患者如何自我监测身体状况,识别问题征兆等。

  “目前国内的移植供体仍然非常稀缺,以2022年为例,肝移植的供需比大概是1:7,占比整体移植物需求量83%的肾移植供需比则达到了1:11,因此移植供体非常宝贵,且一场移植手术的费用动辄需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因此,移植手术后的抗排异对于患者长期有质量的生活就显得特别关键,不仅需要保证移植器官长期存活,还需要让患者保持免疫力,减少感染或肿瘤的风险。”安斯泰来中国区总裁赵萍接受中新健康采访时强调了移植供体的来之不易,她呼吁关注术后随访。

  另外,镓和锗还是计算机芯片、太阳能面板的关键材料,两者都名列欧盟的关键原料清单上,被认为“对欧洲经济至关重要”。中国限制出口,将对高端芯片制造及关联的产业产生较大影响。中国还要求申请出口的公司,必须说明出口的最终接收方和使用目的,就会保证镓、锗及相关物项不会走到危害中国国家安全的领域,比如武器制造等领域。现在美西方还在忐忑,中国会不会在稀土上也要设限。我们知道,稀土是17种稀有金属的总称,有“现代工业维生素”之称。

  专家还未对此形成共识,“目前还很难预测。”谢尚平说,“各预报中心在强度预测上有很大差异,因为厄尔尼诺的峰值一般在12月左右出现,预测的初始条件很重要。从现在到12月之间可能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海洋大气是一个混沌系统,有一点点扰动,就会影响到厄尔尼诺事件未来的发展,可能到8月之后预测会比较明朗。”

  根据郑飞团队的预测,今年有90%以上的概率会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到10~12月会进入盛期,次年春季后开始衰退。多位专家还指出,在北半球的这个冬天,厄尔尼诺至少能达到中等以上强度,郑飞预测,可能约有70%的概率发生一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对应的异常升温幅度在1.5℃~2℃之间。“这个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大范围的海洋即使只升温0.1℃,也会对大气释放大量的热量。”

  彭晓燕表示,从指导性的规范设计角度来看,美国立法及制度层面上对人工智能发展尚且处在弱监管的态势,社会层面以开放的态度积极鼓励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拓展。

  一个新变化是,《人工智能法案》最新草案加强了对通用人工智能(general purpose AI)的透明度要求。例如,基于基础模型的生成式AI必须要对生成的内容进行标注,帮助用户区分深度伪造和真实信息,并确保防止生成非法内容。像OpenAI、Google等基础模型的提供者,若是在培训模型期间使用了受版权保护的数据,也需要公开训练数据的详细信息。

  另一边,韩国媒体密切关注韩外交部次官补崔泳杉在华与中国外交部官员会面的进展。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回应韩媒提问表示,4日,孙卫东副部长同来华访问的韩国外交部次官补崔泳杉举行磋商。中韩双方都认为这次磋商是富有建设性的,同意共同推动中韩关系早日克服当前困难重回健康发展轨道,商定继续加强两国之间的政治外交沟通。

李欣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