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货”出海再提速(经济聚焦)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07 04:25:15

  原标题:广东省潮州市去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16.8亿元,同比增长950%

  “潮货”出海再提速(经济聚焦)

  2023年以来,广东省潮州市深入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产业优势,引导企业开拓跨境电商新渠道,跨境电商贸易规模不断扩大。通过促进产业与电商融合、打造产业带品牌、培育电商专业人才,潮州跨境电商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目前手头的外贸订单比较多,时间要求紧,我们要抓紧生产。”走进广东省潮州市凯正包装科技(广东)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生产线飞速运转,工人抓紧将下线的产品打包发车。公司负责人陈海生介绍,去年开始公司的外贸单量多了起来,相较前年翻了一番,已经占到全部营收的20%。

  2023年以来,潮州市以推进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当地特色产业优势,持续加大经营主体培育力度,通过“跨境电商+产业带”模式不断壮大跨境电商贸易规模。

  2023年,潮州市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达16.8亿元,同比增长950%,增速列广东全省第一。

  转变业务结构,开拓跨境电商渠道

  “别看这单子做得着急,实际上体量并不大,总金额才5000元。放在以前,我们可能不会接这种小订单。”陈海生说,2022年之前,公司不接低于1万元的订单,而在去年,公司甚至接了一个只有2000元的订单。

  业务结构的变化来自公司跨境电商业务的快速增长。“过去,公司业务主要依赖于参加各地展会以及业务员线下联系,去年完成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备案程序后,我们从网上接到了大量来自海外的订单,虽然‘小而散’,但总量很可观,而且还有后续合作的可能,我们评估后觉得可以做。”陈海生说,2023年公司总营收达5000万元,其中跨境电商业务超过1000万元。

  在潮州,和凯正公司有相似变化的企业还有不少。“2022 年,全国新设立27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潮州市也在其中。目前全市已有137家企业完成海关跨境电商企业备案程序,其中超90%为具有发展跨境电商优势的工贸一体化企业。”潮州市商务局副局长何璇说

  “以前工厂的业务员需要到各地跑业务,现在也可以坐在公司等单上门。”何璇说,更重要的是经营模式的转变,“以前潮州企业大多数都是原产厂家,虽然是外贸型企业,但做的是接单代工贴牌的工作,成本高、利润低。企业在完成海关备案获取独立出口资质后,可以尝试新的跨境渠道,直接面向海外消费者,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走进潮州市枫溪区东阳陶瓷制作厂产品展区,陶瓷保温杯等各色陶瓷制品制作精美,价格却不贵。“由于传统外贸渠道竞争日益激烈,我们流失了不少订单,于是尝试开拓新的外贸渠道,招募了一群年轻人组建跨境电商部门,为工厂寻找新出路。”工厂负责人何镇辉说。

  何镇辉的女儿何佳阳成为自家工厂跨境业务负责人后,先后运营起多个跨境电商平台,开拓线上市场。去年,工厂的一款陶瓷保温杯在某跨境平台上成为爆款,高峰日销5000单。通过这次尝试,工厂得以顺利开拓新市场。

  打造特色品牌,促进产业与电商融合

  前不久,第135届广交会在广州落下帷幕。这届广交会首次设立跨境电商和海外仓展示区,潮州市积极组织企业参展,整体以“中国(潮州)跨境电商综试区”为统一标识,突出展示以不锈钢、陶瓷、体育用品等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展示“潮货”出海的强劲势能。

  潮州是传统产业强市、制造大市,拥有陶瓷、食品、服装、塑料、包装印刷、电子、不锈钢、水族机电等八大支柱产业,有35个国家级区域品牌和特色产业基地、360项省级以上名牌名标。

  “八大支柱产业都是外贸产业,潮州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但这些年来,‘老厂家’已经习惯了‘订单生意’,要让他们转变传统外贸观念,开拓跨境电商新市场是个难题。”潮州市商务局电商科科长黄炯桐说,为了引导企业参与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潮州市积极争取中央、省市和对口帮扶专项资金支持,制定实施《中央财政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跨境电子商务事项)申报指南》等一系列扶持政策,2022年至2023年累计申获各级资金近600万元,惠及单位、行业协会和企业共181家次。

  握指成拳,合力致远。立足特色产业带集体“上线”的优势,潮州通过参展参会、开展资源对接等活动,持续打造“源头好货”的产业带品牌,深度对接“速卖通”等知名平台和服务商,开展“走进产业带”资源对接活动,推动传统产业与跨境电商融合发展。

  “以推动产业带转型升级为重点,我们融合外贸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打造产业带品牌。”黄炯桐介绍,去年“潮州质造”品牌扬帆出海动作频频,“我们充分运用短视频、融媒体等宣传途径,展示潮州产业实力和城市形象;组织企业参加多场国内跨境电商重点展会,搭建潮州跨境综试区专馆,集中展示潮州品牌。目前,已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企业的海外商标注册总数达2900个。”

  扩大人才供给,推动行业聚集发展

  “学校的培养机制是‘理论+实操+实习’,去年9月我参加实训后,按照培养机制到企业从事电商运营工作,这样确实能更快上手。”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国际商务专业学生张桂豪说,今年大三的他准备在潮州实习更长时间。

  “电商人才短缺是我们面临的发展困境,目前公司的服装设计师兼任电商部门的工作,可毕竟不是专业的,在品牌、引流等方面还是力有不逮。”广东凯琪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佘可燕说。

  “跨境电商人才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发展。近年来,潮州市相关院校通过开设电商专业课程,培育了一批本土化电商人才。但由于周边城市对电商人才的‘虹吸效应’,潮州等地电商人才流失现象较为普遍。”黄炯桐说。

  为了给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更多专业人才,潮州市正进一步推广“政府+高校+协会+平台”四方联动合作的模式,由政府职能部门、电商平台、本地高校和行业协会联合成立跨境电子商务产教融合人才培育基地,共创跨境电商相关专业课程,与本地企业建立学生社会实践与人才输送机制。

  “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环境留人,去年9月,韩山师范学院潮州师范分院设立全市首个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每年可培养专业学生100名。我们正全程跟踪,大力培养,深化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的深度融合。”黄炯桐说。

  “基础设施建设是另一个重点发展方向。目前潮州还未能形成规模化的专业市场和展会平台,跨境电商综试区所需的海关监管场所也尚未落地,制约着跨境电商零售、保税业务、市场采购等新业态新模式开展。”何璇说,下一步,潮州将着力推动打造、优化升级产业聚集区域、楼宇,研究制定出台电商园区的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重点推进跨境电商、直播电商、农村电商等行业聚集发展。

  新华社记者支林飞 陈梦阳 许苏培

  汕头市餐饮业协会会长 蔡振荣:镇邦美食街现在已经接近装修尾声,在安装招牌,准备在1月14日正式开街。

  2021年12月,工信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指出我国机器人产业仍面临技术积累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高端供给缺乏等问题。在产业基础层面,芯片断供、电子设计自动化(EDA)软件断供形势愈演愈烈,动摇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根基;在技术积累方面,操作系统、仿生感知、生机电融合技术有待突破;在高端供给方面,产业链条核心部件供给不足、中高端机器人产品供给不足,汽车整车焊接机器人、IC装备机器人等主要依赖进口。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李晓喻)据中国商务部6日消息,中国已与菲律宾签署电商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通过电商促进优质产品贸易。

  <strong>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价值之维擢升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指向。</strong>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途中,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并进而固本强基“五个认同”、推动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旨归之现实澄定。在现实性上,作为中华民族历史形塑的精神引领与民族国家价值诉求的社会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然指涉多元族群在交融生活实践中所逐渐内生且不断得以集聚之共识性价值与共鸣性情感,其生发于民族文化的历史沉淀,植根于中华文明的意涵滋养。作为中华民族多元族群共创的文化积淀、共享的价值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其对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基因和共享价值理念的历时承载,厚植着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因,滋养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价值寻向。据此出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握好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清楚认识到“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体认着中华文化一体共演之价值维度,最大限度地包容着民族社会价值体系之共识凝聚,在文化传承和弘扬中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现实应对。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固本强基“五个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赋予精神支撑和动力保证,既是政治遵循也是实践抉择。

  此外,科研人员基于细胞色素c氧化酶I基因,构建了较为全面的副棘鳅属系统发育树,证明了葡萄副棘鳅的有效性,独立为一支,与曼德勒副棘鳅复合群的亲缘关系较近。(完)

曾以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