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油气枢纽站”实现全面自主化制造

来源: 一点资讯
2024-05-25 08:04:15

  深藏于海床地层中的海洋油气资源,需通过中心管汇这一海底“油气枢纽站”进行集中输送至海上油气处理平台。其生产制造技术既复杂又精密,如今,我国已全面实现这一关键设备的自主化制造。

  “深海一号”二期中心管汇,设计应用于近千米的深海环境。设备集成了水下变压、控制、通信等核心模块,相较于“深海一号”一期,其在保持功能不变的同时,实现了尺寸和重量的大幅缩减,减少了约40%。设计更为紧凑,管线布局更为密集,且在高压、低温和腐蚀性海水环境下,实现20年的免维护运行。对设备的密封性、材料强度以及工艺质量均提出了严苛要求。

  海油工程特种设备分公司副总经理 李华山:面对全球最高级别验收要求、世界级难度的小管径焊接等重重挑战,我们自主开发28种焊接新工艺,成功实现超级双相不锈钢管件、水平连接器、阀门等关键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系统掌握了深水中心管汇自主制造、测试和工程应用成套关键技术。

  随着“深海一号”一期和二期中心管汇的相继完工,我国在深海“油气枢纽站”的自主制造能力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同时,国内首套浅水中心管汇和首套500米深水中心管汇的自主研发和工程化应用也已成功实现,这为我国深水油气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制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深水装备技术进步 助推油气开发模式升级

  近年来,我国深水油气装备研发不断取得新突破,自主建造的深水水下管汇、深水水下采油树等装备相继下水投用,让深海油气资源开发方案设计有了更多技术选择。“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凭借现有海洋油气技术的积累和深水装备的进步,实现了开发模式的创新性突破。

  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尤其是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技术的“三高”特征。近年来,我国海上石油企业根据油气勘探进展,科学规划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建设工作,逐步建成规模与油气开采处理需求相匹配的海上油气生产集群。

  中国海油崖城13-1气田总监 安海重:为了确保经济效益,我们通常采用“滚动开发”方式,对具有较大资源潜力的区域进行开发。现有这种老平台带新平台的建设模式,能够以较低的建设成本,开发和利用更多油气资源。

  “深海一号”二期项目充分利用原有的海上天然气处理设施,通过增设海底管线、水下管汇、水下采油树等生产装置,实现水下生产系统由浅海向深海的延伸。同时,将深海开采的油气资源引入已经稳定运行多年的浅水平台天然气处理系统,从而推动了区域天然气产量的规模性增长。

  中国海油崖城13-1气田总监 安海重:这种“新老结合”“深浅结合”的开发模式,让已经投产多年的崖城13-1气田海陆设施重焕新生,也为进一步开发深海油气资源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新思路。

  随着深水装备可靠性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多以前难以动用的深海油气资源被纳入开发计划。未来,能源企业将依托已经建成的海上能源枢纽和更加完善的海 底天然气管网,基于更加先进的深水装备,持续加大深海油气资源的开发力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科研管理人员对《中国新闻周刊》感慨,国家三令五申说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要“破五唯”,尤其不要“唯帽子”,但问题是到了基层,无论对科研人员还是研究机构,都是凭“帽子”发钱,不可能不重视,甚至研究机构为维持自身更好运营,也会鼓励研究员多申请各类人才、科研项目,单位内部的排名或奖惩也都和项目直接挂钩。

  中新经纬5月11日电 (王永乐)11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将公布2023年4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多家机构预测的均值显示,4月CPI同比上涨0.4%,涨幅连续三个月下滑。

  日本在常规机构式资助外,创设了一种颇具“竞争性”的特殊稳定支持模式。2007年起,日本开始为一些经严格筛选的基础研究顶级机构提供10~15年的长期稳定资助,每个机构每年约有5亿~20亿日元的政府专项拨款。入选WPI的中心每5年要进行一次严格评估,根据结果确定是否继续支持,评估标准很高,比如未来10年能否取得世界顶级的成果,能否聚集7名以上世界顶级专家,课题负责人中的外籍科学家是否达到20%等。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环球时报记者 赵霜]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5月3日报道,5月2日,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表示:“美国已经准备好与中国对话,并希望中方能够积极回应。我们希望在两国政府之间,建立起更好和更深层次的沟通渠道。”

  今天国务委员兼外长秦刚在出席中国-中亚外长会期间再次强调,再复杂的危机,最终都要通过谈判化解;再复杂的冲突,最终也只有政治解决一条路。也只有这样的深刻洞察与清醒认知,真正成为国际共识,只有当越来越多的国家像中国一样真正实践“三个不会”,乌克兰危机停火止战、实现政治解决,才最终可期可即。

  泽连斯基第一时间在社交媒体发声,称通话“长时间、很有意义”,而且用了中英文与乌克兰等多语种,显然是非常满意通话的内容与成果。我个人认为,乌克兰总统最期待最在意的,是中国元首的这一强调: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乌关系的政治基础。我也注意到,不少境外媒体都将这句话做进了标题。但要指出的是,这实际是大国外交的一贯立场,中国元首昨天也在通话中谈到此前相继提出的“四个应该”、“四个共同”和“三点思考”等等,其中“四个应该”的第一条,正是“各国主权、领土完整都应得到尊重”。俄乌危机爆发已经一年多,乌克兰方面的最大诉求与目标,正是自身的主权与领土完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世界动荡变革加速演进之际,如果在事关中乌双边关系政治基础的认知与判断上,时不时会有一些杂音、误判乃至糊涂认识,中国元首昨天的再次强调,确实收到了一锤定音的效果,也确实让通话对象吃下了定心丸。 

蔡承法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