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约农机 夏收更高效(一线调研)

来源: 新京报
2024-06-07 15:23:35

jizz dr「患者とスタッフを全部入れかえてもいいくらいですね」と僕は感心して言った。  “总体上看,当前稳定物价总水平的基础坚实。保供稳价调控机制不断完善,产业体系韧性足,市场潜力空间大,宏观政策有力。接下来,我们有底气、有能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郭丽岩分析。QbOvIk-DhLzEEaCIRzttj3-“云”上约农机 夏收更高效(一线调研)

  开镰喽!

  5月30日,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莲花镇韩寨村,收割机来回穿梭、麦香阵阵。

  “手机点一点,农机就上门,好嘞很!”韩寨村的种粮大户韩大奎种了120亩小麦,只用一天就完成了收割。

  这背后的秘诀是什么?记者近日走进田间地头、研发单位进行了采访。

  平台在黄淮海地区麦收期间投入运行

  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是什么?

  走进指挥平台,国机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煜轩打开系统,闪烁的数据随即显示在屏幕上:平台已链接超91万台农机,其中拖拉机4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40多万台。

  “去年夏收各地共投入联合收割机60多万台,上云的联合收割机占比已达73.1%。”王煜轩说。

  王煜轩轻点鼠标,地图上星星点点,每台农机在什么位置、处于什么状态、作业面积等信息都一清二楚。

  “为什么河南设备最密集?”记者问。

  “5月22日起,夏收从南到北行进至河南。”王煜轩轻击右键介绍,“5月22日平台上只有2.5万台设备在河南作业,到5月28日升至4.8万台。”

  将镜头聚焦舞阳县,一个个绿色的小圆圈在屏幕上不停转动。“每一个小圆圈对应一台农机,圆圈每闪烁一次,表示农机上传一次数据。”王煜轩介绍,根据系统设置,农机每5秒钟就会上传一次数据,巅峰期,平台每天收集5亿条数据。

  随意点击一台设备,设备编码、农机品牌、购机人、联系方式、工况信息、运行记录等都有记录。

  “瞧,这是一台山东的农机,5月27日跨区来到舞阳县作业,当日作业时长超10小时。”王煜轩点开了历史记录,小农机在屏幕上“哒哒跑”,一天的作业轨迹在几秒钟内复现。

  国机数科数字农业事业部负责人孙战胜介绍,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于4月29日正式上线,在黄淮海地区麦收期间正式投入运行。

  依托5G、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大模型应用等先进信息技术,平台可实时记录全国范围内主要农机设备的位置、流向和工况,实现全国范围内“农机位置可查、农机状态可知、农机调度指令可达”。

  柴油送到田间地头真方便

  平台上线,给农户带来了什么好处?

  “用处大得很。”5月24日,韩大奎就用上了平台的新功能。当天,他在平台配套小程序上发出需求:120亩小麦、每亩60元,期望在5月30日到6月2日期间收割。

  “叮咚。”手机提示音一响,正在驻马店市遂平县作业的农机手姜东豪立马接单,电话联系韩大奎,敲定了合作。

  “小程序是县农机中心推荐注册的,没想到真的有回应。”5月30日,看到农机手准时来到现场,韩大奎悬了几天的心放了下来。

  韩大奎从2019年开始流转土地,前些年每到夏收季就犯愁,要么托人问,要么半路拦,生怕联系不上农机手,误了农时,“有一年只晚了两天,轮种的玉米便比别家的矮了半截。”

  说话间,姜东豪驾驶收割机又转了一圈。今年22岁的他,从事收割已有4个年头。河南麦收开始后,他先到南阳作业,看到韩大奎发布的用机需求时,已自南向北收割至驻马店一带。

  作业间隙,姜东豪再次打开小程序。这次,他发布的是用油需求:60升柴油,12时至14时送到。小程序里,农机位置自动识别,实时可见。

  不一会儿,位于漯河市郾城区龙城镇路段的中石油漯河第三加油站响应接单。20多分钟后,配送员曲书岭等人开着油罐车把油送到田间地头。

  “今日油价每升6.7元,实际加油量61.23升,合计410.24元,小程序直接缴费就行。”曲书岭介绍,他的油车最多可装6000升油。

  加油就像点外卖,姜东豪很满意:“以前只能开着农机找加油站,往返浪费不少时间,特别耽误干活。”

  当前,漯河市县两级农机部门均已接入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并组织培训10次,培训机手和工作人员365人次。随着平台的上线和推广,送油到田的模式也在南阳等地逐步推开。

  “平急两用”,紧急情况时可统一调度农机

  平台建设秉承“平急结合、平急两用”的原则,不仅助力夏收更高效,也让管理更轻松。

  平时,平台为农户、农机手服务,遇到极端自然灾害或其他紧急情况时,还可为农业农村部门提供辅助决策服务。

  “一方面,平台接入了各地的气象数据,可提供大风、高温、暴雨等天气预警信息。”孙战胜介绍,“另一方面,平台还能提供应急调度指挥服务。”

  说话间,他打开了一项测试工单。工单模拟,2日后,A县将迎来持续“烂场雨”天气,需及时抢收小麦,但当地只有收割机10台,无法满足需求。

  此时,A县农机局可在平台发起援助请求。A县所在市农机局收到请求后,可通过平台了解本地农机分布情况,给予相应的援助。

  “若市一级无法完成支援,可在平台上向省一级请求支援,若省级层面依旧无法解决,平台还可直接联系农业农村部,由部委进行全国农机资源的统一调配。”孙战胜说。

  据介绍,目前8个冬小麦主产区的农机应急作业队、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区域农业应急救灾服务中心等应急力量已全部纳入平台。所有人员均可在平台一键呼叫、发起视频会议,确保调度高效及时。

  以漯河市为例,目前已有19家区域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9家区域农业应急救灾服务中心和13支农机应急作业队的250名机手和305台农机具接入平台。

  下一步,随着平台的逐步推广,将有更多农机上“云”,为农业生产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平台背后是安全可靠的“农机云”

  功能丰富、高效实用的平台是如何建成的?

  原来,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背后依靠的是“农机云”。作为中央企业首批40项行业公有云之一,“农机云”是一朵具备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公有云。

  “农机云”硬件依托中国电信提供的天翼云服务,软件则由国机数科自主研发。“‘农机云’的每一行关键代码均是我们的工作人员自己敲下的,同时适配国产化设备,具备‘千万台接入,百万台并发’的能力。”孙战胜说。

  当然,“农机云”的建设并非短时间内从无到有。此前,围绕农机信息化管理,不少地方已做出尝试。

  例如,2022年5月,河南“农机云”平台率先完成开发并上线运行。漯河市农机中心主任史有来介绍,作为河南省首批农机信息化试点市,漯河市此前已在河南“农机云”平台上线各类机具2549台、入驻机手1953人。舞阳县还联合洛阳国家农机装备创新中心,建成了河南首家县级“农机云”指挥调度平台。

  “‘农机云’通过程序设计,预留了不同的关口,可实现新老平台的数据对接。” 孙战胜说,作为国家级平台,“农机云”整合了各省份的农机数据信息,也吸纳了许多地方在农机信息化建设中的一些有益尝试。

  当然,这只是全国农机作业指挥调度平台的初次使用,无论是推广覆盖面,还是提升用户体验、优化升级功能,仍有许多工作需要进行。随着平台不断完善,将更好助力我国农业强国建设。

  与会青年代表说,疫情发生以来聚少离多,久盼能够在一起热闹热闹。此次活动充满中华传统文化氛围,年味十足,暖心提气。

  开幕特别活动上,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文学评论家、散文家李敬泽宣布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幕。“相信很多年以后,大家一定会记住这样一届电影展,人们在小年夜,从四面八方赶来,共赴盛宴。”李敬泽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深中通道还未建成,国内外很多企业已经做好准备,提前布局。从位于深中通道中山的登陆口俯瞰这里,一座座大楼、厂区正在建设当中。有的工程还在最后的收尾阶段,但是招工的计划已经开始了。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