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鼎信通讯被“拉黑”背后 高强度研发为何成了负担?

来源: 南方网
2024-06-12 18:31:29

  每经评论员 杜恒峰

  日前,鼎信通讯收到国家电网发布的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通报,公司被国家电网列入黑名单,时间跨度为2024年2月23日至2026年2月22日。在此期间,公司所有品类产品将被禁止参与国家电网系统的招标采购。公司预计,国家电网的处罚会在未来4~5年导致营收合计下降约33亿元。

  鼎信通讯此番被实施“熔断机制”,与其员工在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招投标活动中存在违规的情形有关。据媒体报道,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武汉供电公司班长李某华受贿案中,李某华被指在5年时间里受贿689.7万元,其中鼎信通讯的邢某就送了185万元。

  这起案例以及被国家电网“拉黑”,将 鼎信通讯推向风口浪尖,引发市场关

  鼎信通讯以高强度的研发而为投资者所熟知。2016年公司研发支出合计1.63亿元,到2023年已增长至5.94亿元。这8年时间,其研发支出占营收的比例最低为12%,2023年最高,达到了16.35%,研发支出8年累计高达26.47亿元,而公司目前市值也仅30.33亿元。遗憾的是,高额的研发费用并没有换来经营效率的提升。2016~2023年,鼎信通讯的营收从13.86亿元增长至36.3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4.7%,较为可观;但净利润却从3.16亿元下降至1.5亿元。

  企业之所以愿意投入重金进行研发,是为了提升产品的竞争力,然而,现实商业世界变量过多,高额的研发费用并不总是能换来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盲目笃信研发的回报而轻视其风险,也可能给企业带来大量沉没成本,这与研发投入的目的相悖。

  以鼎信通讯为例,2016年其毛利率还有62%,随着研发投入的增长,其毛利率不增反降,到2023年为40.66%,今年一季度进一步下滑至36.09%,这表明公司产品的议价能力在下降。通常情况下,竞争力强的产品可替代性就更弱,企业的销售费用就应该越低;越是同质化严重、竞争力弱的产品,越需要大规模的销售投入。

  鼎信通讯一名员工的商业贿赂,反映的是公司在销售环节的艰难局面,在财务报表上这体现为高昂的销售费用。2016年其销售费用就已经高达3.2亿元,到2023年已膨胀至6.18亿元,比研发支出还要高。笔者留意到,同期公司毛利润从6.02亿元增长至14.77亿元,而吞噬掉毛利的正是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2018~2023年两项费用占营收的比例维持在30%以上,这也是其净利润不增反降的直接原因。

  研发投入有两面性,要趋利避害,就需要对研发支出进行科学的评价。投资界常用RORC这一指标来衡量研发的有效性:即用当年毛利润除以前一年的研发费用,从而算出单位研发费用对应的下一年公司的毛利回报。2017年,鼎信通讯的RORC为5.4,即2016年每1元钱的研发投入,可以在2017年带来5.4元的营收,但2022年该数据已降至3.5,2023年更是下滑至2.9。

  一方面,研发投入创造的效率在急剧下降,另一方面,公司又被“拉黑”影响营收,对于鼎信通讯来说,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如何破解眼前的困境,公司管理层面临考验。诚然,对于企业而言,该投入多少研发,从最长远的视角来看,还是要回到效率的逻辑上来。

  文志宏对此解释道,过去,校园餐、团餐这类业务形态,出现问题很多时候内部解决,真正披露出来的并不多。“这其中有关系方面的考虑,不过即便不考虑关系,校园餐一旦发生问题,容易成为社会事件,所以很多都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根据智联招聘平台数据,通信电子和制造业对2022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较旺盛,衍生出较多的技能型岗位和机械制造设计岗位,对应届生的需求比重分别提高5.7个和4.2个百分点。但是,由于制造业远离繁华市区,且工厂车间的工作场景和节奏对大学生吸引力较低,投往这两个行业的简历比重仅提高1个百分点。

  关于“去风险”。首先要搞清楚的是,什么是风险?风险来自哪?中国向世界注入的是稳定性、确定性和正能量,怎么就成了风险?不管怎么包装,美方的“去风险”还是“脱钩断链”,本质都是“去中国化”,最终是去机遇、去合作、去稳定、去发展,不仅解决不了美国自身的问题,还会反噬自身,拖累世界。中美应该从人类福祉出发,共同引领全球合作,应对全球风险。

  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疫情冲击、行业收缩、企业大量裁员,再叠加整个时代与世界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强,更多人本能地开始求稳,而带有“稳定”标签的公务员工作的吸引力增强。

  在高考志愿填报即将到来之际,依托此类真实案件进行普法,既能提示考生和家长,也能警醒不法分子。在此也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高考升学无捷径可走,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切勿存侥幸心理,以免掉入不法分子的招生陷阱。

  事实上,中快餐饮就是如此起家的。该集团微信公众号中提到,创始人李平金是江西庐山人,于1994年在南昌承包万寿宫的工商处食堂起家,随后在1995年拿下南昌蓝天学院(现名江西科技学院)的食堂招标,切入高校市场。2004年,该集团通过收购一家深圳公司,进军全国。

刘盈甄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