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抗旱进展如何?南水北调是否参与?权威解答!

来源: 浙江日报
2024-06-22 17:02:47

  大象新闻记者 朱圣宇

  6月21日,记者从河南水利水旱灾害防御会商会上了解到,6月以来河南省234处大中型灌区引水超过10亿立方米,累计灌溉补源1100万亩次;南水北调中线向河南省供水1.77亿立方米,通过城乡引水、生态补水、应急供水为抗旱供水提供支撑。

  河南本轮降雨最大雨量83毫米

  5月以来平均降雨仍偏少六成多

  6月20日以来,河南省出现新一轮降雨天气。据统计,20日7时至21日7时,河南省京广线以西和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降小雨,其中三门峡、洛阳、南阳市部分地区降中到大雨,三门峡卢氏县、洛阳栾川县局部降暴雨,共有27处雨量站降雨量超过50毫米,监测到最大点雨量在卢氏县坡根雨量站,为83毫米。

  截至目前,全省主要水库、河道水势平稳。

  河南今年降雨偏少局面并未得到有效缓解。结合本轮降雨情况,5月以来,河南平均降雨量46.5毫米,较多年平均值(116.6 毫米)仍偏少六成多。其中,许昌、信阳、商丘、驻马店、周口市偏少七至九成,平顶山、漯河、焦作、新乡、安阳、濮阳市偏少五至七成,洛阳、开封、三门峡、南阳市偏少四至五成,郑州市偏少近三成。

  大中灌区引水超过10亿吨 南水北调中线参与抗旱应急供水

  当前,河南省以大中型灌区为核心持续向土壤失墒的农田提供灌溉水源。6月份以来,河南省234处大中型灌区累 计引水10.70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928.64万亩次,累计补源面积200.02万亩次。其中44处引黄灌区累计引水3.27亿立方米,累计灌溉面积369.74 万亩次,累计补源面积64.63万亩次。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供水目标是京津豫冀沿线城镇的生活与工业用水,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南北横贯河南省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河南抗旱提供了部分水源支撑。

  截至6月20日8时,2024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向河南省供水14.22亿立方米,6月以来向河南省供水1.77亿立方米,其中生态补水0.15亿立方米,应急供水0.043亿立方米。6月19日8时至20日8时,南水北调中线向河南省供水905万立方米,其中引丹灌区207万立方米,城市水厂612万立方米,通过沙河退水闸向平顶山白龟山水库应急供水86万立方米。

  采取应急调水送水增加抗旱水源 严防旱涝急转关注区域强降水

  根据会商研判,相关部门将统筹当前和后期抗旱用水需求,加强灌区运行调度和灌溉管理,因地制宜采取应急调水、拉水送水等措施增加抗旱水源,保障供水安全和粮食安全,减轻干旱影响和损失;深入了解以沙河流域为重点的各地区生活、生产、生态、航运等方面用水需求,精细、精密调度水工程,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

  此外,6月20日河南省已进入主汛期,天气形势复杂多变,区域性降水增多,预计6月下旬至7月上旬降雨量将增多。

  据研判,今后一个时期,要严防旱涝急转,密切关注区域性强降水,做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

  同时,提醒群众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学习防灾减灾知识,在做好防暑降温的同时做好防洪自护;不要前往易发地质灾害等有危险的地区;切勿酒后游泳和野外游泳。

责任编辑:张恒星

  ——油料生产实现面积、产量“双增”。安徽全年油料播种面积842.7万亩,总产量173.2万吨,两者均比上年增长3.6%。其中,油菜籽播种面积589.7万亩,产量963.4万吨,分别增长5.4%和5.8%。

  <strong>吉林省吉林市政府原党组成员李洪信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strong>

  与李万选相比,“90后”刘程媛是种植草莓的“新人”。她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播音主持专业,2019年不顾家人的劝阻,辞去了教师工作,回到家乡种草莓。如今,刘程媛承包流转8亩土地,建有两个大棚,年收入达40万元。头脑灵活的她不满足于卖草莓鲜果,还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创新农产品,如草莓酒、草莓蜜饯、草莓干等,完善草莓生产加工产业链,进行“农旅结合+电商”新模式创新试探。

  疫情期间,不少企业因为各种各样的客观原因,信用受损,发展受阻。针对这种情况,政策要求相关部门在执法时,推行柔性执法、精准执法,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平衡把握好监管执法中的“法理情”。同时,组织信用服务机构协助失信企业开展信用修复,指导和帮助因为非主观原因和不可抗力导致失信的市场主体重塑信用。这样一方面帮助失信企业重塑信用,增强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推动提升社会整体信用水平,优化营商环境,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还将提供“网上办”“邮寄办”“指尖办”等信用修复渠道,方便市场主体“足不出户”办理信用修复,降低失信企业信用修复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助力推动全省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

  近年来,红枣产品越来越丰富,其“搭档”更加多元。如,奶枣,枣夹核桃等。刚从乌鲁木齐东环干果市场给朋友寄走一箱枣夹核桃的姚培生告诉记者,单吃枣太甜,单吃核桃又有点涩,两种食品混合在一起吃,口感就非常好。这类产品走红的背后,是枣类产品向创新化、健康化转型的实践。

  同时公开数据显示,该直接研发费用相当于先声药业2021年全年研发投入14.17亿元的35%,2022年中期业绩公布研发费用6.52亿元的近77%。

谢婉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