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共护花开

来源: 半月谈
2024-06-14 16:01:29

  以“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共护花开 

  访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缐杰

图为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缐杰在法治网接受采访。 韩毅 摄

  □ 本报记者 赵颖

  “检察机关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除对罪行严重、不思悔改的未成年人依法惩戒外,对罪行较轻、初犯偶犯的未成年人依法宽缓到位,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缐杰就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相关话题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既重办案也重治理

  从检察机关办案情况看,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类型相对集中,起诉盗窃、强奸、抢劫、聚众斗殴等传统犯罪占比超七成,未成年人涉黑恶犯罪整体下降、涉严重暴力犯罪相对平缓,组织未成年人进行违反治安管理活动犯罪、未成年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犯罪呈上升态势。

  “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的社会系统工程。检察机关坚持依法办案与法律监督并重,积极推动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和源头预防,努力遏制未成年人犯罪上升态势。”缐杰说。

  2023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分别对3.5万名、3.4万名、2.8万名涉罪未成年人作出不批捕、不起诉、附条件不起诉决定,坚持把精准帮教贯穿办案始终。检察机关积极推动建立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会同教育行政部门推动专门学校建设,促进司法办案与专门教育有机衔接,研究起草《关于加强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矫治的意见(试行)》。

  “最高检召开‘全国检察机关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工作推进会’,从高质效办案、健全预防犯罪机制、促推社会治理等方面作出部署。”缐杰介绍,最高检会同教育部出台《关于建立涉案未成年人控辍保学协作配合机制的意见》,共建“最高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指导全国建成未成年人法治教育实践基地2120个,推动4.3万名检察官在7.7万所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

  “四大检察”统筹履职

  2023年前11个月,检察机关共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5.9万人;协同相关部门开展未成年人司法救助1.5万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4亿元;全国已建立“一站式”办案区2053个;2023年共制发检察建议1175份,对未履行强制报告制度的督促追责557人,对涉嫌职务犯罪的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

  “2023年以来,检察机关坚持打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关爱救助未成年被害人并重,全面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同时,充分发挥未成年人检察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优势,努力以高质量的‘四大检察’统筹履职,全方位强化对未成年人的综合司法保护。”缐杰说。

  检察机关加大未成年人“四大检察”办案力度,强化系统审查、统筹履职和有机融合。举办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新闻发布会,首次以“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为主题制发指导性案例。发布新兴业态治理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大数据赋能未成年人检察监督典型案例,推动解决未成年人保护领域重点难点问题。

  此外,通过制发《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2)》,开展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未成年人检察业务竞赛,举办“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理论与实务”专题研修班等方式,提升未检队伍综合履职素能,推动未检工作高质量发展。

  “六大保护”共护未来

  近年来,检察机关 依法能动履职,以检察司法保护融入其他“五大保护”取得阶段性成效。缐杰表示,今年检察机关将积极融入家庭保护、主动融入学校保护、扎实融入社会保护、有力融入网络保护、全面融入政府保护。

  检察机关将推动在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对“问题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配合开展校园环境综合整治,推动落实“一号检察建议”、《检察官担任法治副校长工作规定》等,促进完善校园防性侵害、防性骚扰、防控欺凌等工作机制。

  同时,会同有关部门推动《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规范》国家标准落实,推动地市级检察机关和共青团组织、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全覆盖。落实《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及检察机关网络法治工作意见,依法惩治利用网络实施的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通过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建立会商机制、专题报告等方式,推动区域和行业治理。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质量提升三年行动方案》,打通未成年人保护“最后一公里”。

  “2024年,检察机关将深入践行‘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坚持‘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强化‘四大检察’程序有序衔接、业务有机融合,继续发挥未检业务集中统一办理优势,竭力为未成年人提供全流程全领域全方位综合司法保护。”缐杰说。

  (十七)促进文化领域融合发展。鼓励两岸同胞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打造更多文化产业合作平台,鼓励台湾文化业者投资入驻。支持闽台合作项目通过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对外展示。试点允许台湾业者在闽投资设立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公司。引导闽台业界合作制作影视精品。汇聚两岸文化娱乐资源,打造两岸流行文化中心。继续开展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鼓励台胞申请福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支持闽台妈祖宫庙联合开展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妈祖信俗”保护行动,共享保护成果。推进两岸闽南红砖建筑、妈祖文化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实施“南岛语族起源与扩散研究”项目。支持台企申请文物保护工程资质,台湾专业机构和人员参与福建省内考古项目。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胡晓东认为,能进入到市政府领导班子行列的“80后”领导干部,与同龄干部相比,他们是比较优秀的。

  专家们反复澄清和强调,西北地区变暖变湿,虽然是不争的事实,但仍很难改变西北地区干旱的气候形态。实际上,西北暖湿化是一把双刃剑。

  德国汽车工业对于欧盟委员会主席打算保护它们免受竞争的尝试并不十分热心。相反,它们公开宣称愿意与中国同行展开竞争。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仅靠反补贴调查无助于解决欧洲在竞争力方面的现有挑战。”该协会称,它致力于自由和基于规则的贸易。

  丁一汇:对西北而言,由于长期的气候条件下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区,降水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一般适应这种干旱区的气候条件。如果一旦发生强暴雨或持续性强降水,反而由于当地自然条件不适应,进而导致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土地翻浆。我们曾做过研究,近些年,西北地区极端暴雨事件较多的三个地方为:伊犁地区、北疆中西部及甘肃东部。伊犁地形较为特殊,属河谷地带,位于南北天山之间,组成了一个向西开口的喇叭形状,只要潮湿西风吹过,从上游带来水汽,伊犁地区通过水汽直接倒灌就会出现降雨甚至暴雨。近些年,伊犁地区的暴雨频次明显增加。

  张强:根据团队在不同排放场景下的预估,2021~2050年,西北地区一直呈变湿趋势, 但相对于过去30年,变湿趋势明显放缓。相较降水,增温改变的幅度可能更大,预估显示,到21世纪末,西北整体从中温带过渡到暖温带并非没有可能。对西北而言,温度增加是弊大于利,如果温度带真的改变,冰川、积雪、冻土会进一步融化。

傅思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