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支付服务,“全球建行”在行动

来源: 第一财经
2024-05-24 21:37:15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人民银行有关要求,更好满足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多样化的支付服务需求,建设银行积极优化支付产品,打造更优支付体验和更佳支付服务。其中,建设银行境外机构充分发挥全球网络布局和金融科技优势,聚焦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便利性,多措并举提升支付服务水平。

  近年来,中日贸易稳步发展,日本企业在华设有大量分支机构,日本居民也对赴华旅行较为热衷。为解决两国间支付消费习惯差异带来的不便,提升日本居民在华支付结算便利性,建设银行东京分行与银联联手推出日元、人民币双币种磁条IC芯片复合借记卡,支持日元、人民币实时兑换及在中国大陆银联商户刷卡消费,并为持卡人提供交易提醒、中日英三语电话客服、交易智能结算、线上跨境转账等配套服务。前来办卡客户可选择中、日、韩、英、马来等多语言服务,了解中国大陆关于优化支付服务和提升支付便利性的相关政策。建设银行东京分行还提供各种面额人民币的兑换服务,为客户在华大小额支付创造良好条件。

  提升账户服务水平

  账户是资金活动的起点和终点,也是支付便利化的关键载体。为积极响应国家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满足香港居民绑定各类内地电子支付应用程序的需求,建行亚洲不断提升账户服务水平,推出香港永久居民见证开户(在港开立内地二类账户)服务,助力香港居民在粤港澳大湾区消费出行更便利。通过此项服务,香港居民无需前往内地,通过简便开户操作即可使用香港或内地手机号码开立建行境内II类账户,账户还可关联微信、支付宝等支付工具,满足香港居民境内小额消费和电子支付需求。5月,建行亚洲还推出数字人民币(跨境)“转数快”充值服务,支持本地18家银行客户7x24实时换汇充值,方便香港居民北上“食、住、行、游、购、娱、医”。

  强化移动支付能力

  随着跨境商贸活动的逐步活跃,东南亚多国央行正加速建设本国移动支付体系,推进二维码支付网络在国家间两两对接。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马来西亚则是深受中国游客喜爱的旅游目的地。建行马来西亚把握中马两国消费者支付习惯变化趋势,针对马来西亚用户赴华移动支付难等痛点,于2023年8月与网联清算有限公司和马来西亚支付网(PayNet)公司就加速推动中马两国二维码互扫互认签署合作协议,支持马来西亚客户在中国境内交通出行、餐饮购物、日常消费等各类二维码支付场景扫码消费,实现“一机在手、轻装前行、支付无忧”。

  中马跨境二维码支付项目是建设银行首个海外主权国家跨境扫码支付项目,以金融科技创新推动两国二维码支付清算网络互联互通。近日,腾讯集团旗下财付通商户加入该网络,商户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

  推广数币支付功能

  2024年4月,新加坡分行联合深圳市分行在深圳举办“联动中新,智慧建行”企业家交流会,邀请多位新加坡政府官员、中青年商业领袖参与,向其介绍中国境内数字人民币业务,并现场协助安装数字人民币App、开通账户、使用外卡充值、扫码购物,为访华新加坡政商代表带来首次中国境内数币支付体验。

  探索支付便利措施

  建设银行苏黎世分行已与瑞士本地主流支付公司接洽,拟通过其移动应用主动扫描境内支付二维码的方式完成跨境人民币移动支付,由建设银行协助衔接境内外二维码信息交互和资金清结算。建设银行伦敦分行借助与伦敦金融城的紧密合作关系,开展来华支付便利问卷调研,切实了解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期间支付堵点,寻找业务优化突破方向,并正与本地银行和支付机构就优化外籍人员在华支付便利性开展合作。

  未来 ,建设银行境外机构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持续优化支付产品创新,不断提升外籍来华人员支付体验。

 

  以修建于1959年的工体为例,作为新中国成立十周年的献礼工程之一,这里曾举办过第一到第四届全运会、1990年亚运会、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2004年亚洲杯足球赛和2008年奥运会足球赛等众多国内外大赛,承载着新中国竞技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的无数美好记忆。

  刘昆坦言,今年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但“我们不会在民生支出上退步”,将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国计民生的关键处,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努力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2年12月28日,北京市卫健委、北京市医疗保障局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重症救治服务能力的通知”,要求各有关医疗机构组织对老年人等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鼓励各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有需求的居民提供氧气灌装服务,方便居民居家氧疗。

  李治中2018年的演讲火了,拾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伸出橄榄枝,承诺提供稳定资金,邀请他担任深圳市拾玉儿童公益基金会秘书长。经过调研,他牵头创建了该基金会第一个项目“向日葵儿童公益”,专注儿童癌症群体从事公益活动。

  如今,科技赋能于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与现代社会深度融合,它也完全可以成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一种力量,使传统文化“活”过来、“动”起来,走进越来越多人的烟火生活。

  此后几年,相关部门连续发布通知,要求做好公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贯穿其中的主题始终是善待公费师范毕业生。

简建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