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时评】科学防沙治沙 久久为功筑牢“三北”绿色长城

来源: 闪电新闻
2024-06-08 07:07:57

  在内蒙古科尔沁沙地,当地人摸索出了“深栽浅埋”法,即将树苗栽种到一米深的沙坑中,却只回填半米深的土,帮助树苗有力抗拒了风沙干旱,不仅减少了50%的浇水次数,还将苗木成活率由过去的50%左右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在宁夏中卫,人们在沙面人工接种蓝藻等隐花植物,促进形成生物土壤结皮,可以有效固沙。天然结皮的形成至少需要8年,人工培养只需1年左右。在甘肃武威,科研人员将成片光伏面板布置在荒漠化土地上,不仅能利用光能发电,还能像遮阳伞一样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利于板下优质牧草、灌木等生长,实现了发电、治沙、增收三重效益……

  这些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防沙治沙措施,突出的是因地制宜、科学精准,是各地沙区群众和科研工作者经过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宝贵经验。不同沙区的自然环境不同,栽什么树、种哪些草,种多少、怎么种,都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自然规律而定。因此可以说,防沙治沙是一项科研工作,必须要有扎实的调研、试验和分析,确保绿化行动科学有效。否则,盲目绿化,脱离实际或违背自然,草木苗难以成活,不仅浪费人力财力,还可能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效果适得其反。

  防沙治沙要讲科学、靠科技,也要靠全社会共同参与、久久为功。“三北”防护林工程建设45年多来,正因一代代建设者的不懈努力,在茫茫荒漠中播撒点点绿意, 才创造了一个个“荒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生态奇迹。如今,工程区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4.8亿亩,森林覆盖率从1978年的5.05%提高到目前的13.84%,61%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工程区经济林干鲜果品年产量从不足200万吨提高到4800万吨,1500多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增收。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1/82/18117989963757384326.jpg" alt="" />

  参考消息网1月1日报道据路透社2022年12月31日报道,俄罗斯和乌克兰当天说,他们释放了200多名被俘军人,这是双方在10个月的冲突中最新一次交换战俘。

  斐济—中国友好协会副主席杨鸿濂注意到,新年贺词中两次提到“团结”一词。“只有团结才能让中华儿女共同期盼的祖国统一早日到来。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广大侨胞将不负使命、凝心聚力,携手推进伟大事业的实现。”

  普京指出,即将过去的一年为俄罗斯和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而根本性的变化,它充满了动荡、焦虑和不安。但是正如俄罗斯历史上所有的艰难时期一样,俄罗斯民众表现出了勇气和尊严,在言行上支持国家。俄罗斯的主权、独立、安全取决于自己,自己的力量和意志。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日电 题:2023“聚英”论坛在京举行: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人才智力支撑

  不动产登记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与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在此之前,我省部分省辖市积极探索,先行先试。2020年郑州市自然资源部门联合住建、房管、税务等相关单位,在郑东新区率先开展“交房即交证”试点。此后,开封、洛阳、安阳、漯河等省辖市先后开展了试点工作,对部门职责划分、各类信息共享、项目清单公示、审批流程制定、开发企业参与和购房合同约束等与“交房即交证”各环节进行了积极探索,总结积累了经验。

贾怡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