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微观察丨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来源: 格隆汇
2024-06-16 00:36:56

  水木清华,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沧桑,培养了大批高水平人才。无数学者、大师为之默默奉献,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就是其中一位。

  年过七旬的姚期智有很多“光环”——世界著名计算机学家、图灵奖唯一获奖的华裔学者、世界现代密码学基础的奠基人之一。

  出生于上海、幼时随父母去了台湾,他人生的头20年都在中国度过;赴美国留学、成为计算机领域国际顶尖的学者,57岁时他选择回国,至今又是一个20年。

  “你回国任教二十年来,将爱国之情化为报国之行,在清华大学潜心耕耘、默默奉献,教书育人、科研创新都取得了丰硕成果,向你表示诚挚问候。”6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姚期智院士的回信中这样写道。

  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2004年,姚期智辞去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职回国时,他简短又坚定地告诉学生:“我要回去了,permanently(永远地)。”

△姚期智为清华大学学生授课。

  回国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在清华大学本科生中创办了“计算机科学实验班”,又被称为“姚班”。在致同学们的一封信中,他这样写道:“我们的目标并不是培养优秀的计算机软件程序员,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国际水平的一流计算机人才。”

  后来,创办“清华学堂人工智能班”“清华大学量子信息班”,担任交叉信息研究院院长、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姚期智院士始终怀抱着对祖国发展的坚定信心,丝毫不曾忘却回归家园、建设祖国的初心,在清华大学全身心投入培养尖端人才、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工作。

  近日,姚期智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回国任教20年来培养人才、科研创新等情况,表达科技报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决心。

  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听取科学家及科技工作者对“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一个时期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意见和建议。座谈会上,人才问题成为焦点话题。7位发言者各抒己见,言辞恳切。姚期智院士建议,打造一条完整的人才培养链,培育中国的人才造血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听完大家的发言,感慨道:“我们是感同身受的!国家科技创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

  吸引和培养顶尖人才,总书记思虑深远:“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步子还要再大一点。步子大一点也是胆子大一点,引入更开放、更灵活的机制。”

  △2024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今年4月27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姚期智是首任院长。人工智能学院立足国家需要,在科学研究上,致力于实现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推动成果应用转化;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构建以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人才为主、兼顾“人工智能+X”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希望你坚守初心使命,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大家继续探索创新人才自主培养模式,推动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打造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在给姚期智院士的回信中,总书记勉励道。

  收到总书记的回信,姚期智更加坚定:“我定会牢记嘱托,带领团队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聚焦原始创新的科研生态,瞄准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前沿科技战略高地,再接再厉。”

△2024年5月11日,观众在中关村展示中心观看科技创新宣传片。

  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关键;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因子”。

  “我国科技队伍蕴藏着巨大创新潜能,关键是要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把这种潜能有效释放出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话语掷地有声。

  “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更多青年科学家在重大科研任务中挑大梁;以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四唯”现象和“立新标”为突破口,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正在建立,激活科技创新的“一池春水”……近年来,我国以改革释放创新活力,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

  △2024年6月12日,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首飞成功。

  这几天,我国自主研制的HH-100航空商用无人运输系统验证机在西安蓝田通用机场首飞成功;自主研发的本源SL1000稀释制冷机在合肥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在稀释制冷领域已达国际先进水平;新一代人造太阳“中国环流三号”项目,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并实现了一种先进磁场结构,对提升核聚变装置的控制运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科技人才心无旁骛投身创新一线,为我们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

  我们的目标是:到2030年时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

  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

  《时政微观察》近期内 容>>

  时政微观察丨“培育更多世界一流企业”

  时政微观察丨新“长城”,新奇迹!

  时政微观察丨工程造福人类,科技创造未来

  监制丨耿志民

  制片人丨兴来 宁黎黎

  执笔丨杨彩云

  视觉丨江雨航

  审校丨程昱

  前海开源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分析称,CPI涨幅为3%左右,仍然处于良性通胀的范围,不会出现通胀过快上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升居民收入是推动消费增长最重要的方面。有了消费能力,有了收入的增长,今年消费增长会更加突出,特别是一些被压抑的消费需求今年会集中释放。

  陈文清在参加审议时说,赞成政府工作报告。“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最重大政治成果,对于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和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成就。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他说,本轮调整的高校,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领导居多,这尤为引人关注。高校领导跨校交流是正常现象,有利于锻炼干部,避免形成所谓的“圈子”。

  中新经纬3月6日电 (王永乐)GDP增长5%左右、CPI涨3%左右、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透露的这些信息有你关注的吗?

  他说,“学历主义”和“学历高消费”从人力资本投资上来看,会造成人力资本投资收益下降,“培养一个专科生、本科生的成本和培养硕博是不一样的,专科生、本科生能胜任的事,非要让硕士生、博士生去做,会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就在几天前,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当地时间24日发布题为“中国战机与美国海军军机在南海(上空)对峙”的报道进行炒作,曝光美国军机带上美媒记者窜扰中国南海岛礁时受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无线电警告一幕。有军事观察人士表示,类似视频恰恰反映出美方是导致南海局势紧张的根源,美军机“不远万里”到中国家门口频繁挑衅滋事,这种“寻常的周五”也恰恰展示出美军经年累月在南海进行的高强度抵近侦察。

李姿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