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宁夏丨科技为“小红果”插上腾飞翅膀

来源: 中国搜索
2024-06-18 16:32:41

  “行进中国”调研行

  活力宁夏丨科技为“小红果”插上腾飞翅膀

  人民网“行进中国”宁夏调研采访团

  从“保温杯里泡枸杞”的传统吃法到枸杞原浆、锁鲜枸杞等新产品的研发与市场投放,科技创新让宁夏“土特产”枸杞有了更多新形态,迎来了新机遇。

  在百瑞源枸杞研发中心的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正忙着提取枸杞红素,进行实验室阶段的片剂产品应用转化。

  “研发中心由2位院士领衔,形成了以宁夏枸杞新品种培育、枸杞加工工艺技术研究、枸杞功效物质基础研究、新产品研发为主的国内枸杞行业技术研发团队。”百瑞源枸杞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万亮表示,企业先后创新推出了锁鲜枸杞、枸杞原浆、枸杞保健食品等七大类70多种枸杞精深加工产品,带动枸杞产业摆脱了低质低效发展的困局,蹚出高质量发展的路子,迎来供销两旺。

  通过科技赋能,一粒小枸杞的功能附加值会产生倍增效应,这对助推枸杞产业的转型升级意义重大。

  在宁夏中宁县,一场关于“盐碱地栽培枸杞模式”的试验已进行多年。在百瑞源种植基地,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科学研究所的“增碳隔盐”试验田里,新栽的枸杞苗长势正旺,漫步枸杞田,火红的头茬枸杞果挂在枝头,娇艳欲滴。

  “以前这里土地盐碱成分太高,种植不了枸杞和其他农作物,近几年我们进行改良,已经初见成效。”郝万亮说。先在沟底铺设20厘米厚的玉米秸秆,再在两侧铺设棚膜。打好基础后,铺上1/3的粗砂,最后将挖出的土壤加入一定比例的牛粪,充分混合 改良后回填。这种由宁夏农林科学院开发的技术被称为“增碳隔盐”,在降低土壤盐分的同时,可以改善作物根系环境以提升土壤肥力。

  中宁县枸杞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研究员刘娟说,“开展盐碱地综合改造利用,能够拓展我们枸杞产业的发展空间。唯有不断通过科技创新为枸杞产业赋能,才能解决枸杞产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截至2023年底,宁夏枸杞保有面积32.5万亩,鲜果产量32万吨、加工转化率35%,精深加工产品涵盖功能饮品、保健食品、休闲零食等10大类100余种,全产业链综合产值达290亿元。

  不可否认,工业经济运行仍面临困难挑战,但更应看到,完备的产业体系和强大的内需市场的优势突出。2023年,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叠加发力,将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推动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记者 方伟彬

  1月3日08时至4日08时,新疆北部、西藏北部和东部、青海中部、甘肃东部、陕西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到中雪或雨夹雪,其中,新疆北疆北部等局地有大到暴雪(10~12毫米)。四川东部、陕西南部、重庆、贵州中北部、云南东北部、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广西东部、广东北部、台湾岛中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小雨。内蒙古中部、河北北部、黑龙江东部、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等地部分地区有4~6级风。东海南部、台湾海峡、台湾以东洋面、巴士海峡、南海大部、北部湾将有6~7级、阵风8~9级的大风,其中台湾海峡、南海东北部的部分海域风力可达8~9级、阵风10级。

<a href="//www.chinanews.com/gn/shipin/2023/01-01/news947193.shtml" target="_blank">视频:非凡的领航2022(下集)</a><em class="right">来源:央视网</em>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2/93/460514211407828113.jpg" alt="" />

  “人参果原来是这样长出来的啊。”“真甜!”“口感不错。”游客一边采摘香甜可口的人参果,一边赞叹不已。

郑志翔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