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80艘龙船齐聚广州CBD上演龙船招景

来源: 参考消息
2024-06-12 14:56:36

  中新社广州6月10日电 (记者 王坚)广州市珠江新城中央商务区(CBD)1 0日热闹非凡,大小河涌上各式龙船鳞次栉比。当日,位于CBD附近的石牌龙船景活动举行,逾80艘龙船沿着珠江水网划向石牌村,沿线珠江边彩旗飘扬、人潮涌动、锣鼓喧天。

  “招景”“趁景”是广府地区村落间延续兄弟情谊的方式,历史渊源越深的村落,趁景的龙船越多,龙船景也越热闹。

  当日,来石牌村趁景的不仅有天河区冼村、猎德村、车陂村等近邻,还有越秀区寺右村、杨箕村,海珠区琶洲村、官洲村,番禺区南亭村、北亭村等友好乡村的村民。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石牌村的招景日,至今已有很多年历史了。”石牌村村民池伯介绍,招景日当天,友好乡村、老表村会扒龙船来趁景、探亲。为了迎接乡邻好友,石牌村会在河涌边设置石牌龙舟活动接待站,桌子上摆满了龙船饼、茶水、饮料等,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

  “老表,上岸喝杯茶吃个龙船饼啦!”“一年没来,见到老表们好开心!”“祝石牌村民身体健康,石牌村越来越好!”河涌边,石牌村村民与前来趁景的友好乡村村民相互问候,场面十分热闹。

  来趁景的龙船扒到石牌村村口时会放鞭炮打招呼。主人家听到鞭炮声后,也会点燃鞭炮抛到河涌上空,以示热烈欢迎。当鼓声越来越近时,父老们便会扬起手中的帽子招呼龙船靠岸。此时,龙船至少要扒三个来回才能上岸,以示尊敬。

  龙船离开时,同样要扒三个来回,以感谢主人家热情款待,寓意有来有往、情谊延续,岸上的父老则会挥动帽子送别,表达依依不舍。

  当日,还有国际友人前来观看龙船招景。他们有的学着石牌村村民向河涌中的龙船打招呼,有的举起手机拍摄视频分享给家人朋友。(完)

  在改革开放初期,年广九靠着好政策和敏锐的市场嗅觉,迅速获得成功。“你看看我手上的这枚大金戒,刻着我的名字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订单太多了,我全国各地签合同,直接用金戒指按印泥盖章。”

  “这句台词就是写到这里就有感觉了。”石林说:“喜剧有很多技巧,‘司马缸砸缸’用的是相声的谐音技巧,而这一句用的就是变形技巧。不变形是正剧,一变形就是喜剧。”

  500万美元,这是顾丽出发前为此行定下的销售目标。长江纸业专注纸类文具出口,产品广销欧洲和北美市场。生产端需要600多种原材料,疫情最困难时期,员工吃住都在厂里,才挺过供应不畅、封控停产,竭尽全力保住了按期交付。也因为稳住了老客户,长江纸业得以相对平稳地度过制造业的艰难时刻。

  报道还列举了中国春节前十名出境游目的地 。前三名是澳大利亚、泰国和日本,随后分别是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英国、中国澳门和印度尼西亚。而韩国这次未进前10名。

  不过,兴奋持续的时间非常短暂。拿到超预期的订单不意味着企业可以高枕无忧,顾丽很快恢复了老外贸人的冷静,“我们永远要做主动的那一方,永远化危机为商机”。为紧跟市场趋势,顾丽团队见缝插针地到市场上搜罗欧洲最新的产品,塞满来时装满样品的行李箱,带回国给研发团队作参考。毕竟,持续不断的新品研发和高质量客户的满意度才是未来持久发展的关键。

  还有传说是“医圣”张仲景发明的,他在寒冬腊月救助穷苦的百姓,看到很多人耳朵冻烂了,就搭起医棚,架上大锅熬羊肉、辣椒和祛寒的药材,熬好后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百姓们每人分到一大碗汤、两个“娇耳”,这药就叫“祛寒娇耳汤”。

曾佑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