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艺评】“文化出海”需提高中国故事“讲述力”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6-05 10:05:06

  近年来,丰富的视听文艺作品越来越成为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重要的沟通媒介。一部部展现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作品相继出海,为海外受众搭建起了解中国文化、感知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

  许多主旋律影视作品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出发,向世界讲述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中国故事,共通的情感得以跨越文化鸿沟,增进世界人民对中国的了解。比如《山海情》讲述了一个将“黄沙戈壁”建成“塞上江南”的故事,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脱贫攻坚的艰难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大考》则聚焦于2020年的特殊高考,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少年学子的昂扬与坚韧。这些极具人文色彩的故事,在新颖独特的叙事模式 之下,再现了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流露出浓厚的家国情怀。

  同时,得益于主旋律影视作品中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中国价值理念正在无声传递。比如《繁花》不仅向世界人民讲述了上海这座城的山河岁月与时代变迁,更将海派文化、沪语的影响力传播到更远处。《后浪》走出国门后,成功向海外网友展现了中国传统医学的独特魅力。这些故事串联起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物,跨越不同民族与文化之间的阻隔,将当代中国价值观、中华文化精神以及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以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方式呈现出来。

  杀人祭祀在商朝晚期逐渐大规模收缩。进入西周,这种现象只是偶有出现。再到西周以后,墓葬中俑逐渐出现,开始是木俑,战国以后出现陶俑,例如秦始皇兵马俑,直到明清时期还能在墓葬里见到陶俑。也许,这就是文明的历程。所以孔子说,“克己复礼”,“吾从周”,西周之后,杀人祭祀的时代结束了。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而发展产业则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脱贫只是第一步,有合适的产业模式,乡村振兴才有扎实的根基;而东部发达地区的帮扶,则会助推当地产业可持续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多方共赢的局面。包括大化县在内,我国现在一共有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目前,国家正采取各种措施,强化对这些地方的支持力度。像七百弄一样,把品牌做响,把产业做旺,让民众生活越过越好。

  更多人也在自发传播。80后姚俊杰是歙县人,从导游转行自媒体网络主播。去年,他在汪满田村连播4天,效果很好。正月十三一大早,他驾车进村准备。“转行自媒体后,哪里有民俗活动,我就到哪里直播,希望能把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看到、感受到。”姚俊杰很“拼”,一路上紧跟巡游的鱼灯队,紧紧举着手机拍摄。

  新华社南京2月5日电 <strong>题:“文明集市”里的新年俗——江苏徐州贾汪区倡树文明节日新风见闻</strong>

  本报记者 宋豪新

  武汉理工大学的阿尔及利亚籍留学生瓦利德·侯赛因正在攻读工商管理博士学位。他说,中国拥有14亿多人口,良好的社会治理需要付出极大努力。从医务人员的调配、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供给,到疫苗研发以及对多国提供援助,中国政府应对疫情挑战时展现出的治理能力和应对能力令世界惊叹。“无论在我生活的武汉,还是在去过的北京、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我看到民众的健康和安全得到保障。中国的努力让我有充分的安全感,这也是我决定留在中国的重要原因。”瓦利德说。

陈惠雯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