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评中国·作品选登:千年端午,让传承溯流而上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12 03:42:45

  □谢伟锋

  岁至端午。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是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

  传统佳节之所以被我们摆在极高的位置,正是因为它对于中国人骨血中的精神传承,有着不同于其他形式的塑造。对于端午节来说,它在传承和赋能中更加生机勃勃。看这一节日里的经典场景,能让我们对端午节根脉绵延、千年不绝的文化轨迹有更加清 晰的感知。

  文化端午,品味岁月积淀的底蕴。传承是最好的记忆,开创是最好的永存,对于积淀了千年底蕴的端午来说,后人对于它的打开方式,始终离不开念兹在兹的“文化”二字:幼儿园里的小朋友包起粽子是有模有样,文化广场上《离骚》《楚辞》的诵声朗朗,大江大河里的龙舟在百舸争流、劈波斩浪,纪念屈原的原创音乐剧《九歌》正火热上演……深奥的传统文化看起来不易破题,但很多人已经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找到自己心目中的端午模样。“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随着端午节里的文化表演、民俗体验、非遗展示等活动遍地开花,人们对于传统节日的文化有了亲身感悟。

  健康端午,乐享辟邪去病的安康。端午时节,家家户户都会将艾草、菖蒲绑成一束然后插在门楣上。“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端午节对于卫生健康的着重,绝不仅仅是美好祈愿——“艾香”有抑制细菌的作用,具有东方智慧的先祖们早已经在和大自然的接触中积攒了辟邪去病的诸多经验,并在代代相传中注入了关于“安康”的理解和诠释。

  千年端午,让传承溯流而上。从时光轴上看,端午节所走过的岁月太过久远,好在它并没有无奈蒙尘,也没有被现代旁落,而是在后人的传承中越擦越亮。解析端午佳节的深厚内涵,无需拉开太长的视野,一场仪式、一次咏唱、一片粽叶、一身汉服,都能从中感受到传统佳节里的灿烂辉煌。这种文化传承久久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肌理下、血脉里,让无数的人们向着更开阔的未来奔涌而去,同时也将端午的坚守与传承无限拉长。

  来源:红网

  “过年吃饺子,才有过节味道。”36岁的“洋媳妇”拉娜过春节最大的乐趣就是学做中国美食,特别是水饺,她早已“出师”,擀饺皮、调馅、包饺子,有模有样。谈起中国过年的风俗,她如数家珍,放鞭炮、剪窗花、贴春联、年三十守夜,什么日子去谁家拜年都“门儿清”。

  浙江的新春第一会聚焦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省委书记易炼红强调,全省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把心思集中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能力体现在会干事上,把硬核彰显在干成事上。他还提到,要坚决扛起“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的责任担当,切实增强“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全力以赴抢时间、抓进度、提效率,扎实做好一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同样带孩子来岳王庙的,还有来自南京的游客袁先生。

  时光流逝,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尊敬岳飞,以各种不同形式纪念这位古代名将。(完)

  <strong>“五个一百”激发奋进力量。</strong>过去一年,是积蓄力量、蓄势待发的一年。国家统计局2023年1月17日公布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总量超120万亿元。取得这一来之不易的数据,离不开生产一线劳作不息的大国工匠,离不开田间地头耕耘不辍的辛勤农民,离不开科技前沿锐意创新的技术人员,离不开抢抓商机引领潮流的企业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风劲帆满,蓄势待发,“五个一百”记录拼搏奋斗的时光,讲述感人肺腑的故事,激发催人奋进的力量。

  新华社记者尚升

李冠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