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红新规助推红利资产 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 联接基金发行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5-27 10:43:04

  近期,国务院发布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进一步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强调“强化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监管”。此外,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纷纷发布“质量回报双提升”或“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积极通过现金分红等利润分配方式为投资者带来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在业内人士看来,新“国九条”的到来,无疑使得红利资产的叙事不仅是局限于追求短期确定性的工具,更是中长期都值得考量的投资方式。

  在此背景下,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A类:021482;C类:021483)将于2024年5月27日发行,该基金属于股票型基金,中风险等级,风险收益特征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该基金以“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159547)”为主要投资标的,通过紧密跟踪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为场外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助力投资者共享经济长期成长红利。

  在近年复杂多变的投资者环境中,投资者对低波动收益的需求持续增强,红利低波动策略成为市场焦点。简单来说,红利低波策略通过选取“红利”和“低波”双因子搭配方式,分别从公司质量与市场行为两个不同维度切入,红利因子着眼于企业的整体质量,低波动因子拥有良好的风险过滤能力,赋予红利低波组合理想的稳健性。

  作为红利低波动策略的代表性指数,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H30269.CSI)在编制时结合了传统红利指数和低波因子,精选了50只流动性良好、持续分红、红利支付率适中、股息正增长且低波动的高股息证券。该指数采用股息率加权方式,旨在反映高分红且低波动的证券整体走势。

  从申万一级行业分布来看,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重点覆盖银行、煤炭、交通运输、建筑装饰、石油石化等高分红周期赛道。指数成份股主要由成熟期企业构成,这些企业盈利稳定,历史ROE水平较高。同时,其经营活动产生的充足现金流,为持续高分红提供了坚实保障。值得一提的是,指数成分股中国企权重占比较高,随着新一轮国企改革的推进,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或将持续受益于相关政策。

  在国内经济换挡提质的背景下,红利风格表现亮眼,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持续走强。Wind数据显示,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除了今年明显跑赢同期沪深300和中证500指数外,拉长时间来看,自2013年12月19日指数发布以来,截至2024年5月20日,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的累计收益率为140.88%,亦强于同期沪深300(56.58%)和中证500(44.06%)的表现,超额收益显著。紧跟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的场内基金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159547)表现亦是不俗。

  作为推出国内首只ETF产品的基金公司,华夏基金在ETF领域积淀深厚、优势明显。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华夏基金旗下权益ETF管理规模超4700亿元,年均规模连续19年稳居行业第一,是境内唯一连续8年获评“被动投资金牛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注:规模数据来自上交所、深交所、Wind,截至2024.3.31,“连续19年”指2005-2023,“年均规模”指当年各季度规模算术平均,华夏基金于2004.12.30推出上证50ETF(510050);颁奖机构:中国证券报,颁奖年度2016-2023,基金评价结果不预示未来表现,不构成投资建议。)

  站在当下,中证红利低波动指数相较于其他宽基指数,还展现出了明显的估值优势。截至2024年5月20日,该指数PE估值为6.55倍,而上证指数、沪深300、创业板指当前的估值分别为13.87、12.28和28.87。随着A股反弹行情延续,基本面较好的行业或有更强的超额收益,红利低波策略投资价值或仍具备较大潜力。华夏中证红利低波动ETF联接基金(A类:021482;C类:021483)值得当下投资者关注。

责任编辑 :许艾伦

  北约在公报中指责中俄两国不断深化的战略伙伴关系,认为这种关系是在“破坏基于规则的国际秩序”,并且与北约的价值观和利益背道而驰。

  在确认大陆高校师生将应邀赴台交流参访的第一时间,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就表示:此访是三年多来大陆高校首次组团赴台交流,对于促进恢复两岸双向交流具有积极意义。希望大陆高校师生团在台湾交流参访一切顺利。支持鼓励两岸青年加强往来,在交流互动中增进了解、互学互鉴,携手开创光明未来。

  河南省烟草专卖局也提出了任职回避要求,不过在其相关要求中提到:应聘者如与我系统职工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或近姻亲关系的,填写报名信息时须说明,我们将按相关规定在组织招聘工作时安排回避。

  在投资方面,6月12日,蔚来与阿联酋阿布扎比投资机构CYVN Holdings 签订股份认购协议,CYVN认购股份约11亿美元,持股蔚来7%。

  黄奎博指出,青年交流是两岸民间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让两岸的年轻世代开始承担未来的部分责任,提早认识对方、增进互信,对两岸关系发展有较好的正面作用。

  [环球时报驻德国、美国特约记者 青木 郑可  环球时报记者 赵喻莎]备受关注的德国政府首份“中国战略”7月13日公布。按照媒体的报道,这份文件由德国外交部牵头起草,经执政联盟内部和政府各部门争论后达成妥协,是联邦德国历史上第一份作为文件出台的“中国战略”。该文件称,德国的对华政策植根于欧盟的对华政策,德国希望继续与中国开展经济等各方面合作,“与此同时,我们迫切需要降低风险,但并不追求脱钩”。德国《明镜》周刊认为,该战略的核心概念是“去风险”和“减少依赖”;文件还采用了欧盟委员会描述中国的“三合一”词汇,称中国“同时是合作伙伴、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美国“政治新闻网”称,德国的这份文件受到欧洲等地区政商界热切期待,他们急切地想了解欧盟最大经济体德国如何重新定位自己的对华政策。针对德国的“中国战略”,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发言人13日表示,将中国视为“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不符合客观事实,也不符合两国共同利益。以意识形态为导向看待中国和制定对华战略,只会加剧误解和误判,损害双方合作与互信。

黄添圣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